注释
浪淘沙:词牌名。原为唐教坊曲。刘梦得、白乐天并作七言绝句体,五代时起始流行长短句双调小令。五十四字,前后阕各四平韵,多作激越凄壮之音。蒋氏《九宫谱目》「越调」,《乐章集》名《浪淘沙令》,入「歇指调」(按《唐书·礼乐志》,歇指调乃林钟律之商声。越调乃无射律之商声也),前后阕首句各少一字。复就本宫调演为长调慢曲,共一百三十四字,分三阕,第一、二阕各四仄韵,第三阕两仄韵,定用入声韵(唐宋人词,凡同一曲调,原用平声韵者,如改仄韵,例用入声,原用入声韵者,亦常改作平韵)。《清真集》入「商调」,韵位转密,句豆亦与《乐章集》多有不同,共一百三十三字,第一段六仄韵,第二、三段各五仄韵,并叶入声韵。贺方回词名《曲入冥》,李清照词名《卖花声》,史达祖词名《过龙门》,马钰词名《炼丹砂》。按唐人《浪淘沙》本七言断句,至南唐李后主始制两段令词,虽每段尚存七言诗两句,其实因旧曲名,另创新声也。杜安世词于前阕起句减一字,柳屯田词于前后阕起句各减一字,均为令词,句读悉同。即宋子京、杜安石仄韵词,稍变音节,然前后第二句四字、第三句七字,其源亦出于李后主词也。至柳屯田、周美成别作慢词,与此截然不同,盖调长拍缓,即古曼声之意也。《词律》于令词强为分体,于慢词或为类列者误。
「送吴子似县尉」:四卷本乙集作「送子似」。
吴子似:《安仁县志·人物志》:「吴绍古,字子嗣,通经术,从陆象山游。授承直郎,荆湖南路提举茶盐使干办公事。」《铅(Yán)山县志·十一·名宦》:「吴绍古,字子嗣,鄱阳人。庆元五年任铅山尉,多有建白。有史才,纂《永平志》,条分类举,先民故实搜罗殆尽。建居养院以济穷民及旅处之有病阨者。」按:吴氏尉铅山始于庆元四年,见赵昌父《刘之道祠记》,《铅山县志》作五年,误。(参《辛稼轩年谱》庆元四年)。
送吴子似:宋·陈才卿《送吴子似归鄱阳》诗:「忆昔舟泊云锦溪,溪上故人知为谁?读书亭中不草草,永平人物入深讨自注:子似著《永平志》。生平藉甚梅子真,我乃晚遇情相亲。古人事业贵悠久,归欤访我同门友自注:谓姜叔权也。」
子猷: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任诞》:「王子猷居山阴,夜大雪,眠觉,开室,命酌酒,四望皎然,因起彷徨,咏左思《招隐诗》,忽忆戴安道,时戴在剡,即便夜乘小舟就之,经宿方至。造门,不前而返。人问其故,王曰:『吾本乘兴而行,兴尽而返,何必见戴。』」
瑱(Tiàn)山台:《安仁县志·卷七·古迹》:「玉真台在县治后,进士柳敬德寓此读书,刻『玉真台』三字于石壁。」瑱山,《安仁县志·卷四·山川志》:「玉真山在县治后,左右趾如钳,瞰临锦江。顶有石壁,高数仞。石山有镌曰『玉真』。世传仙人指书。」按:「瑱」字为「玉真」二字之合体,当时或亦有此称。
把似:意即假如。

辛弃疾
南宋著名豪放派词人、将领,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金国山东东路(原北宋京东东路)济南府历城县(今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区遥墙镇四凤闸村)人,有“词中之龙”之称,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绍兴十年(公元1140年),辛稼轩生于金国,其时中原已为金兵所占。绍兴三十一年(公元1161年),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归南宋,时年二十一岁。历任江西、湖北、湖南、福建、浙东安抚使等职。一生力主抗金,曾上《美芹十论》与《九议》,条陈战守之策。由于与当政的主和派政见不合,後被弹劾落职,退隐山居。开禧北伐前後,相继被起用为绍兴知府、镇江知府、枢密都承旨等职。开禧三年(公元1207年),辛稼轩病逝,年六十八。後赠少师,谥号“忠敏”。辛稼轩一生以恢复为志,以功业自许,可是命运多舛,备受排挤,壮志难酬,但他恢复中原的爱国信念始终没有动摇,而把满腔激情和对国家兴亡、民族命运的关切、忧虑,全部寄寓于词作之中。其词艺术风格多样,以豪放为主,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现存词六百多首,有词集《稼轩长短句》传世。今人辑有《辛稼轩诗文钞存》。
► 794篇诗文
辛弃疾的其他作品
- 《 木兰花慢 · 滁州送范倅 》 —— [ 宋 ] 辛弃疾
- 《 玉楼春 · 风前欲劝春光住 》 —— [ 宋 ] 辛弃疾
- 《 玉楼春 · 戏赋云山 》 —— [ 宋 ] 辛弃疾
- 《 减字木兰花 · 长沙道中,壁上有妇人题字,若有恨者,用其意为赋 》 —— [ 宋 ] 辛弃疾
- 《 一落索 · 闺思 》 —— [ 宋 ] 辛弃疾
- 《 鹧鸪天 · 病绕梅花酒不空 》 —— [ 宋 ] 辛弃疾
- 《 杏花天 · 嘲牡丹 》 —— [ 宋 ] 辛弃疾
- 《 哭㔶十五章 》 —— [ 宋 ] 辛弃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