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江仙

醉帽吟鞭花不住,却招花共商量。人生何必醉为乡。从教斟酒浅,休更和诗忙。 一斗百篇风月地,饶他老子当行。从今三万六千场。青青头上髮,还作柳丝长。
拼音

注释

临江仙:词牌名,原是唐教坊曲,后用作词牌。《乐章集》入「仙吕调」,《张子野词》入「高平调」,元高拭词注「南吕调」。李后主词名《谢新恩》。贺方回词有「人归落雁后」句,名《雁后归》。韩涧泉词有「罗帐画屏新梦悄」句,名《画屏春》。李易安词有「庭院深深深几许」句,名《庭院深深》。《临江仙》源起颇多歧说。南宋黄叔旸《花庵词选》注,「唐词多缘题所赋,《临江仙》之言水仙,亦其一也。」明董逢元《唐词纪》认为,此调「多赋水媛江妃」,即多为咏水中的女神。调名本意即咏临江凭吊水仙女神。近代学者任半塘先生据敦煌词有句云「岸阔临江底见沙」谓词意涉及临江。「临」本意是俯身看物;临江而看的自是水仙。但中国历代所祭的水仙并不确定。像东汉袁康、吴平《越绝书》所记的春秋吴国功勋伍子胥受谗而死成为长江水仙,东晋王子年《拾遗记》称战国楚大夫屈原为湘江水仙。此外,还有琴高、郭景纯、陶岘(Xiàn)各为不同水仙的记载。另外,投湘江而死的舜之二妃、三国魏曹子建笔下的洛河女神,都是人们祭祀的对象。按《临江仙》调起于唐时,惟以前后段起句、结句辨体,其前后两起句七字、两结句七字者,以和成绩词为主,无别家可校。其前后两起句七字、两结句四字、五字者,以张子澄词为主,而以牛希济词之起句用韵、李后主词之前后换韵、顾夐(Xiòng)词之结句添字类列。其前后两起句俱六字、两结俱五字两句者,以徐昌图词为主,而以向芗林词之第四句减字类列。其前后两起句俱七字、两结俱五字两句者,以贺方回词为主,而以晏小山词之第二句添字、冯正中词之前后换韵、后段第四句减字、王逐客词之后段第四句减字类列。盖词谱专主辨体,原以创始之词、正体者列前,减字、添字者列后,兹从体制编次,稍诠世代,故不能仍按字数多寡也。他调准此。双调小令,五十八字,上下阕各三平韵。约有三格,第三格增二字。此调唱时音节需流丽谐婉,声情掩抑。柳屯田演为慢曲,《乐章集》又有七十四字一体,九十三字一体,汲古阁本俱刻《临江仙》,今照《花草粹编》校定,一作《临江仙引》,一作《临江仙慢》。 从教:犹言「任凭」。 一斗百篇:唐·杜少陵《饮中八仙歌》:「李白一斗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 「饶他老子当行」句:饶为「任凭」意,「当行」即「内行」。 三万六千场:唐·李太白《襄阳歌》:「百年三万六千日,一日须倾三百杯。」宋·苏东坡《赠张刁二老》诗:「共成一百七十岁,各饮三万六千觞。」《满庭芳·蜗角虚名》词:「百年里,浑教是醉,三万六千场。」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吟鞭:诗人的马鞭,这里有陶醉于吟诗漫步之意。
  • 从教(cóng jiào):任凭,听任。
  • 当行(dāng háng):内行,在某方面有专长。
  • 三万六千场:化用李白“百年三万六千日,一日须倾三百杯” ,极言饮酒次数之多,指尽情欢乐的时光。

翻译

头戴醉帽,挥舞着吟鞭,繁花不断从身旁掠过,我却招呼花儿一起细细商量。人生又何必要把醉酒当成归宿。干脆听任他人斟酒少一点,也别再忙着和诗吟唱。 在这充满风月诗意之地,即使斗酒也能诗成百篇,任凭旁人说我在作诗饮酒方面是行家。从今后要尽情享受这无数次宴会欢畅。但愿头上这乌黑的头发,一直就如那柳丝一样细长。

赏析

这首《临江仙》体现了辛弃疾独特的人生情趣。上阕中,词人醉意未消却又洒脱随性,与花“商量”的举动尽显几分天真浪漫。“人生何必醉为乡”一句,展现了他对传统“醉乡”观念的超脱,追求一种更为自在、不为醉酒所累的生活境界。“从教斟酒浅,休更和诗忙”则进一步表现出他不愿被具体的饮酒、作诗等行为束缚,追求心灵自在的态度。下阕中,“一斗百篇风月地,饶他老子当行”显示出词人在诗歌创作和饮酒生活方面的自信与豪迈 ,透露出他才情洋溢、潇洒不羁的一面。“从今三万六千场”表达出他想要尽情享受生活的愿望,而最后的“青青头上发,还作柳丝长”营造出一种青春常驻、美好长存的意境,流露出词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珍惜之情。整首词在潇洒中蕴含着对人生的通透感悟,在豪放里带着一抹对生活的柔情。

辛弃疾

辛弃疾

南宋著名豪放派词人、将领,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金国山东东路(原北宋京东东路)济南府历城县(今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区遥墙镇四凤闸村)人,有“词中之龙”之称,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绍兴十年(公元1140年),辛稼轩生于金国,其时中原已为金兵所占。绍兴三十一年(公元1161年),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归南宋,时年二十一岁。历任江西、湖北、湖南、福建、浙东安抚使等职。一生力主抗金,曾上《美芹十论》与《九议》,条陈战守之策。由于与当政的主和派政见不合,後被弹劾落职,退隐山居。开禧北伐前後,相继被起用为绍兴知府、镇江知府、枢密都承旨等职。开禧三年(公元1207年),辛稼轩病逝,年六十八。後赠少师,谥号“忠敏”。辛稼轩一生以恢复为志,以功业自许,可是命运多舛,备受排挤,壮志难酬,但他恢复中原的爱国信念始终没有动摇,而把满腔激情和对国家兴亡、民族命运的关切、忧虑,全部寄寓于词作之中。其词艺术风格多样,以豪放为主,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现存词六百多首,有词集《稼轩长短句》传世。今人辑有《辛稼轩诗文钞存》。 ► 794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