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释
“民瞻见和,复用前韵”:四卷本乙集作“赋丹桂”,玆从四卷本甲集。
杨民瞻:其名莫考,当亦居上饶者。宋·韩淲《闻民瞻久归一诗寄之》:“我居溪南望城北,最高园台竹树碧,眼前带湖歌舞空,耳畔茶山陆子宅。知君纔自天竺归,那得缁尘染客衣?日携研席过阿连,怡神散髮思采薇。”又《和民瞻所寄》诗:“南北一峰高可仰,东西二馆隐谁招?园居好在带湖水,冰雪春须积渐消。”宋·赵蕃《以归来后与斯远倡酬诗卷寄辛卿》:“人家馈岁何所为?纷纷酒肉相携持。我曹馈岁复何有,酬倡之诗十馀首。……公乎比复何所作?想亦高吟动清酌。宾朋杂遝孰为佳?咸推杨、范工词华。”按:所谓“杨、范工词华”,范必指范廓之,杨则当为杨民瞻也。果尔,则民瞻当为范廓之一同从游于稼轩者。惜其生平别无可考耳。
“宫粉厌涂娇额”句:《太平御览·卷三十·〈时序部十五·人日〉》:“《杂五行书》曰:‘宋武帝女寿阳公主,人日卧于含章殿檐下,梅花落公主额上,成五出花,拂之不去。皇后留之,看得几时。经三日洗之,乃落。宫女奇其异,竞效之,今梅花妆是也。’”宋·王安石《与微之同赋梅花的香字》诗:“汉宫娇额半涂黄,粉色凌寒透薄妆。”
要压:王诏校刊本及四印斋本作“再压”
西真人:南宋·曾慥《类说·四六》引《续青琐高议·贤鸡君传》:“贤鸡君鲁敢,西城道上遇青衣曰:‘君东斋,客伺久矣。’归步庭际,见女子揉英弄蕊,映身花阴。君疑狐妖,正色远之,女亦徐去。月馀,飞空而来,曰:‘奴西王母之裔,家于瑶池 西真阁。’恍如梦中,引君同跨彩麟,在寒光碧虚中,临万丈绝壑,陟蟠桃岭,西顾琼林,烂若金银世界,曰:‘此瑶池也。’蓝波烟浪,潋滟万顷;珠楼玉阁,玲珑千叠。红光翠霭间,若虹光挂天,雨脚贯地。命君升西真阁,曰‘尝见紫云娘诵君佳句。’语未毕,见千万红妆,珠佩丁当,星眸丹脸霞裳人,面特秀丽艳发,其旁,西真曰:‘此吾西王母也。’久之,紫云娘亦至。西真曰:‘此贤鸡君也。’须臾,觥筹递举,霞衣吏请奏《鸾凤和鸣曲》,又奏《云雨庆先期曲》。酒酣,复入一洞,碧桃艳杏,香凝如雾。西真曰:‘他日与君人间还,双栖于此。’君乃辞归。”

辛弃疾
南宋著名豪放派词人、将领,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金国山东东路(原北宋京东东路)济南府历城县(今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区遥墙镇四凤闸村)人,有“词中之龙”之称,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绍兴十年(公元1140年),辛稼轩生于金国,其时中原已为金兵所占。绍兴三十一年(公元1161年),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归南宋,时年二十一岁。历任江西、湖北、湖南、福建、浙东安抚使等职。一生力主抗金,曾上《美芹十论》与《九议》,条陈战守之策。由于与当政的主和派政见不合,後被弹劾落职,退隐山居。开禧北伐前後,相继被起用为绍兴知府、镇江知府、枢密都承旨等职。开禧三年(公元1207年),辛稼轩病逝,年六十八。後赠少师,谥号“忠敏”。辛稼轩一生以恢复为志,以功业自许,可是命运多舛,备受排挤,壮志难酬,但他恢复中原的爱国信念始终没有动摇,而把满腔激情和对国家兴亡、民族命运的关切、忧虑,全部寄寓于词作之中。其词艺术风格多样,以豪放为主,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现存词六百多首,有词集《稼轩长短句》传世。今人辑有《辛稼轩诗文钞存》。
► 794篇诗文
辛弃疾的其他作品
- 《 浣溪沙 · 赠子文侍人名笑笑 》 —— [ 宋 ] 辛弃疾
- 《 清平乐 · 村居 》 —— [ 宋 ] 辛弃疾
- 《 声声慢 · 滁州旅次奠枕登楼作和李清宇韵 》 —— [ 宋 ] 辛弃疾
- 《 和杨民瞻韵 》 —— [ 宋 ] 辛弃疾
- 《 西江月 · 和赵晋臣敷文赋秋水瀑泉 》 —— [ 宋 ] 辛弃疾
- 《 品令 》 —— [ 宋 ] 辛弃疾
- 《 水调歌头 · 席上用王德和推官韵,寿南涧 》 —— [ 宋 ] 辛弃疾
- 《 满江红 · 风捲庭梧 》 —— [ 宋 ] 辛弃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