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释
西江月:唐教坊曲名,后用作词牌名。调名取自李太白《苏台览古》「只今唯有西江月,曾照吴王宫里人」。西江是长江的别称,调咏吴王、西施故事。又名《白蘋香》、《步虚词》、《晚香时候》、《玉炉三涧雪》、《江月令》。双调五十字,平仄两协。后阕字句作法与前阕相同。
赵晋臣敷文:《上饶县志·寓贤传》:「赵不迂,字晋臣,尝创书楼于上饶,吟咏自适。」《铅(Yán)山县志·卷十二·选举志》:「赵不迂,士礽(Réng)四子,绍兴二十四年进士,中奉大夫,直敷文阁学士。」南宋·洪景卢《夷坚三志·壬六·滕王阁火》:「南昌章江门外,正临川流,有小刹四五联处其下,水陆院最富。一僧跨江建水阁三数重,邦人士女,游遨无虚时,实为奸淫翔集之便。庆元四年七月二十六日夜,细民家失火,延识其处,俄顷,烟火不可向迩,一院片瓦不存。滕王阁外庑遂罹郁攸之害。赵不迂晋臣以漕使兼府事,出次城头,遥望西山,焚香祷于旌阳真君。西风方炽,忽焉反东,火随以息。常年八月十五日,所至以真君生朝,自旦日即率诣玉隆宫,四远毕集,未尝不东风,盖欲使献送者舟船利达。凡半月,岁岁如是。灵仙威神,如在其上,其为人作敬,宜矣。大孙赴试漕台,正见其事。」曹石仓《大明一统名胜志·江西南昌府》:「乐园即宋漕司花园,绍兴中转运判官赵奇符剏(chuàng),……至庆元五年,秘阁赵不迂榜以今名。」
秋水:即秋水观。徐仁伯《辛稼轩传赞》谓「所居有瓢泉、秋水」,《铅(Yán)山县志·卷八》:「秋水观,在期思。」辛稼轩《六州歌头·晨来问疾》阕有云:「秋水堂前,曲沼明于镜,可烛眉须。」秋水观即秋水堂,为瓢泉居第中之一重要建筑。
「八万四千偈后,更谁妙语披襟」句:北宋·释惠洪《冷斋夜话·卷七·东坡庐山偈》:「东坡游庐山,至东林寺,作二偈,其一云:『溪声便是广长舌,山色岂非清净身。夜来八万四千偈,它日如何举似人。』……山谷云:『此老人于般若横说竖说,了无剩语,非其笔端有口,亦按能吐此不传之妙!』」
「纫兰结佩有同心」句:战国楚·屈原《楚辞·离骚》:「扈江离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
「高山流水知音」句:用伯牙、锺子期相知事。伯牙善琴,寓情高山流水,惟子期为知音。子期死,伯牙终身不复抚琴。此谓以高山流水为知音。《列子·卷五·〈汤问·高山流水〉》:「伯牙善鼓琴,锺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登高山。锺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锺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锺子期必得之。伯牙游于泰山之阴,卒逢暴雨,止于岩下;心悲,乃援琴而鼓之。初为霖雨之操,更造崩山之音。曲每奏,锺子期辄穷其趣。伯牙乃舍琴而叹曰:『善哉,善哉,子之听夫!志想象犹吾心也。吾于何逃声哉?』」
「胸中不受一尘侵」句:宋·黄山谷《次韵盖郎中率、郭郎中休官二首·其二》:「世态已更千变尽,心源不受一尘侵。」
灵均:战国楚文学家屈原的字。《楚辞·离骚》:「名余曰正则兮,字余曰灵均。」

辛弃疾
南宋著名豪放派词人、将领,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金国山东东路(原北宋京东东路)济南府历城县(今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区遥墙镇四凤闸村)人,有“词中之龙”之称,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绍兴十年(公元1140年),辛稼轩生于金国,其时中原已为金兵所占。绍兴三十一年(公元1161年),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归南宋,时年二十一岁。历任江西、湖北、湖南、福建、浙东安抚使等职。一生力主抗金,曾上《美芹十论》与《九议》,条陈战守之策。由于与当政的主和派政见不合,後被弹劾落职,退隐山居。开禧北伐前後,相继被起用为绍兴知府、镇江知府、枢密都承旨等职。开禧三年(公元1207年),辛稼轩病逝,年六十八。後赠少师,谥号“忠敏”。辛稼轩一生以恢复为志,以功业自许,可是命运多舛,备受排挤,壮志难酬,但他恢复中原的爱国信念始终没有动摇,而把满腔激情和对国家兴亡、民族命运的关切、忧虑,全部寄寓于词作之中。其词艺术风格多样,以豪放为主,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现存词六百多首,有词集《稼轩长短句》传世。今人辑有《辛稼轩诗文钞存》。
► 794篇诗文
辛弃疾的其他作品
- 《 南歌子 · 独坐蔗菴 》 —— [ 宋 ] 辛弃疾
- 《 满江红 · 倦客新丰 》 —— [ 宋 ] 辛弃疾
- 《 和赵茂嘉郎中赋梅 》 —— [ 宋 ] 辛弃疾
- 《 御街行 · 山中问盛复之提幹行期 》 —— [ 宋 ] 辛弃疾
- 《 鹧鸪天 · 和陈提干 》 —— [ 宋 ] 辛弃疾
- 《 水调歌头 · 和赵景明知县韵 》 —— [ 宋 ] 辛弃疾
- 《 卜算子 》 —— [ 宋 ] 辛弃疾
- 《 江山庆云桥 》 —— [ 宋 ] 辛弃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