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殊(shū):很,非常 。
- 浩荡:形容广阔和壮大的样子 ,此处形容愁绪浓烈。
- ****莫景(mù yǐng):莫,同“暮”,傍晚。景,日光,暮景指傍晚的日光,借指晚年 。
- 剧:急剧,快速。
- 飞腾:快速飞扬,形容时光如飞。
- 归休客:辞官归隐之人。辛弃疾此时已闲居,所以如此自称。
- 入定僧:进入冥想状态的僧人,心如止水 。
- 西园:本为汉上林苑的别称,此处借指学习的地方。
- 仲舒:指董仲舒,西汉思想家、政治家,专心学问,三年不窥园 。“能”指董仲舒专注研学的能力和精神。
翻译
春天的雨白天连着夜晚下个不停,春天的江水寒冷得快要结成冰。心中的愁绪浓郁又悠长,晚年的时光飞逝如快马奔腾。我本就是隐居赋闲在家的人,可心却像入定的僧人一般平静。孩子啊,你是否去过如西园一般的学习之处,你要去学习董仲舒专注学问的那种精神。
赏析
这首诗是辛弃疾写给其四子,用以鼓励他发愤学习《春秋》的诗作。开篇“春雨昼连夜,春江冷欲冰”描绘出清冷孤寂的环境,为全诗奠定了略显沉郁的基调。 “清愁殊浩荡,莫景剧飞腾”,诗人由眼前之景引发出内心的感慨,自己一腔愁绪难消,又感慨时光飞速流逝,暗示出对儿子抓紧时间学习的殷切期望 。“身是归休客,心如入定僧”,诗人以自身心境自比,向儿子展示一种虽处闲境却内心宁静的状态,意在教导儿子学习时应保持沉稳与专注。末句“西园曾到不,要学仲舒能”,点明写诗主旨,希望儿子能去到学习之所,以董仲舒为榜样 ,专心致志地研学。整首诗语言质朴自然 ,以景入情,以己劝人,饱含了一位父亲对儿子的深深期望和真切关怀 ,展现出辛弃疾作为父亲慈爱和重视子女教育的一面。

辛弃疾
南宋著名豪放派词人、将领,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金国山东东路(原北宋京东东路)济南府历城县(今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区遥墙镇四凤闸村)人,有“词中之龙”之称,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绍兴十年(公元1140年),辛稼轩生于金国,其时中原已为金兵所占。绍兴三十一年(公元1161年),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归南宋,时年二十一岁。历任江西、湖北、湖南、福建、浙东安抚使等职。一生力主抗金,曾上《美芹十论》与《九议》,条陈战守之策。由于与当政的主和派政见不合,後被弹劾落职,退隐山居。开禧北伐前後,相继被起用为绍兴知府、镇江知府、枢密都承旨等职。开禧三年(公元1207年),辛稼轩病逝,年六十八。後赠少师,谥号“忠敏”。辛稼轩一生以恢复为志,以功业自许,可是命运多舛,备受排挤,壮志难酬,但他恢复中原的爱国信念始终没有动摇,而把满腔激情和对国家兴亡、民族命运的关切、忧虑,全部寄寓于词作之中。其词艺术风格多样,以豪放为主,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现存词六百多首,有词集《稼轩长短句》传世。今人辑有《辛稼轩诗文钞存》。
► 794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