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神子 · 和人韵

剩云残日弄阴晴,晚山明,小溪横。枝上绵蛮,休作断肠声。但是青山山下路,春到处,总堪行。 当年彩笔赋《芜城》,忆平生,若为情。试把灵槎,归路问君平。花底夜深寒较甚,须拚却,玉山倾。
拼音

注释

绵蛮:《诗经·小雅·緜蛮》:“緜蛮黄鸟,止于丘隅。”汉·毛氏传:“緜蛮,小鸟貌。”緜,形容鸟的羽毛细密;蛮蛮,山海经中的一种鸟。 春到处:广信书院本作“青到处”,玆从四卷本甲集。 赋《芜城》:南朝·鲍照有《芜城赋》。《文选·卷十一·〈赋己·芜城赋〉》五臣注:“宋 孝武帝时临海王 子瑱镇荆州,明远为其下参军,随至广陵,子瑱叛逆。照见广陵故城荒芜,乃汉 吴王 濞所都,濞亦叛逆,为汉所灭,照以子瑱事同濞,遂感为此赋以讽之。” 君平:汉高士严遵的字。隐居不仕,曾卖卜于成都,操贱业以劝人,所得足以糊口时,即退居研读《老子》。《汉书·卷七十二·王贡两龚鲍传序》:“君平卜筮于成都市,以为:‘卜筮者贱业,而可以惠众人。有邪恶非正之问,则依蓍龟为言利害。与人子言依于孝,与人弟言依于顺,与人臣言依于忠,各因势导之以善,从吾言者,已过半矣。’裁日阅数人,得百钱足自养,财闭肆下帘而授《老子》。博览亡不通,依老子、严周之指著书十馀万言。” “试取灵槎,归路问君平。”句:晋·张华《博物志·卷十》:“旧说云天河与海通,近世有人居海渚者,年年八月有浮槎去来,不失期。人有奇志,立飞阁于槎上,多赍粮,乘槎而去。十馀日中,犹观星月日辰,自后茫茫忽忽,亦不觉昼夜。去十馀日,奄至一处,有城郭状,屋舍甚严。遥望宫中多织妇,见天丈夫牵牛渚次饮之。牵牛人乃惊问曰:‘何由至此?’此人具说来意,并问此是何处,答曰:‘君还至蜀郡访严君平则知之。’竟不上岸,因还如期。后至蜀,问君平,曰:‘某年月日有客星犯牵牛宿。’计年月,正是此人到天河时也。”试把,四卷本作“试取”。 寒较甚:四卷本甲集作“寒色重”。 玉山倾: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容止》:“嵇康身长七尺八寸,风姿特秀。见者叹曰:‘萧萧肃肃,爽朗清举。’或云:‘肃肃如松下风,高而徐引。’山公曰:‘嵇叔夜之为人也,岩岩若孤松之独立;其醉也,傀俄若玉山之将崩。’”唐·刘肃《大唐新语·卷十·釐革》:“旧制:京城内金吾晓暝传呼,以戒行者。马周献封章,始置街鼓,俗号‘鼕鼕’,公私便焉。有道人裴翛然,雅有篇咏,善画,好酒,常戏为《渭川歌》,词曰:‘遮莫鼕鼕鼓,须倾湛湛杯。金吾傥借问,报道玉山颓。’甚为时人所赏。”
辛弃疾

辛弃疾

南宋著名豪放派词人、将领,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金国山东东路(原北宋京东东路)济南府历城县(今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区遥墙镇四凤闸村)人,有“词中之龙”之称,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绍兴十年(公元1140年),辛稼轩生于金国,其时中原已为金兵所占。绍兴三十一年(公元1161年),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归南宋,时年二十一岁。历任江西、湖北、湖南、福建、浙东安抚使等职。一生力主抗金,曾上《美芹十论》与《九议》,条陈战守之策。由于与当政的主和派政见不合,後被弹劾落职,退隐山居。开禧北伐前後,相继被起用为绍兴知府、镇江知府、枢密都承旨等职。开禧三年(公元1207年),辛稼轩病逝,年六十八。後赠少师,谥号“忠敏”。辛稼轩一生以恢复为志,以功业自许,可是命运多舛,备受排挤,壮志难酬,但他恢复中原的爱国信念始终没有动摇,而把满腔激情和对国家兴亡、民族命运的关切、忧虑,全部寄寓于词作之中。其词艺术风格多样,以豪放为主,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现存词六百多首,有词集《稼轩长短句》传世。今人辑有《辛稼轩诗文钞存》。 ► 794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