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释
“鹅湖寺道中”:广信书院本作“鹅湖道中”,玆从四卷本甲集。
鹅湖寺:《铅山县志》:“鹅湖山在县东北,周回四十馀里。其影入于县南西湖。诸峰联络,若狮象犀猊,最高者峰顶三峰挺秀。《鄱阳志》云:‘山上有湖多生荷,故名荷湖。’东晋人龚氏居山蓄鹅,其双鹅育子数百,羽翮成乃去,更名鹅湖。唐 大历中大义智孚禅师植锡山中,双鹅复还。山麓有仁寿院,禅师所建,今名鹅湖寺。”宋·喻良能《香山集·鹅湖寺》诗:“长松夹道摇苍烟,十里绝如灵隐前。不见素鹅青嶂里,空馀碧水白云边。氛埃斗脱三千界,潇洒疑通十九泉。五月人间正炎热,清凉一觉北窗眠。”按:此诗与本词所述鹅湖寺风物可相印證,故备录之。
一榻清风殿影凉:宋·苏轼《佛日山荣长老方丈五绝·其四》:“食罢茶瓯未要深,清风一榻抵千金。”
响:四卷本作“向”。
千章云木钩辀(zhōu)叫:宋·欧阳修《归田录·卷二》:“处士林逋,居于杭州 西湖之孤山。逋工笔画,善为诗,如‘草泥行郭索,云木叫钩辀’,颇为士大夫所称。”按:《和靖集》中不见此二句。宋·陈正敏《遁斋闲览》:“林逋诗:‘草泥行郭索,云木叫钩辀。’钩辀格磔,谓鹧鸪声也。”唐·苏敬《新修本草·卷十五·〈禽中·鹧鸪鸟〉》:“鹧鸪生江南,形似母鸡,鸣云钩辀格磔。”
䆉稏:唐·杜牧《郡斋独酌》诗:“䆉稏百顷稻,西风吹半黄。”
有底忙:宋·苏轼《大风留金山两日》诗:“细思城市有底忙,却笑蛟龙为谁怒。”“底”为如许意。

辛弃疾
南宋著名豪放派词人、将领,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金国山东东路(原北宋京东东路)济南府历城县(今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区遥墙镇四凤闸村)人,有“词中之龙”之称,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绍兴十年(公元1140年),辛稼轩生于金国,其时中原已为金兵所占。绍兴三十一年(公元1161年),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归南宋,时年二十一岁。历任江西、湖北、湖南、福建、浙东安抚使等职。一生力主抗金,曾上《美芹十论》与《九议》,条陈战守之策。由于与当政的主和派政见不合,後被弹劾落职,退隐山居。开禧北伐前後,相继被起用为绍兴知府、镇江知府、枢密都承旨等职。开禧三年(公元1207年),辛稼轩病逝,年六十八。後赠少师,谥号“忠敏”。辛稼轩一生以恢复为志,以功业自许,可是命运多舛,备受排挤,壮志难酬,但他恢复中原的爱国信念始终没有动摇,而把满腔激情和对国家兴亡、民族命运的关切、忧虑,全部寄寓于词作之中。其词艺术风格多样,以豪放为主,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现存词六百多首,有词集《稼轩长短句》传世。今人辑有《辛稼轩诗文钞存》。
► 794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