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歌子 · 独坐蔗菴

玄入参同契,禅依不二门。细看斜日隙中尘。始觉人间、何处不纷纷。 病笑春先到,闲知嬾是眞。百般啼鸟苦撩人。除却提壶、此外不堪闻。
拼音

注释

“独坐蔗庵”:广信书院本作“独坐庶庵”,玆从四卷本乙集。 蔗庵:指郑汝谐,字舜举,号东谷居士,浙江 青田人。他力主抗金,稼轩称他“老子胸中兵百万”。郑汝谐在信州建宅院,取名“蔗庵”,并以此为号。《青田县志·人物志》:“郑汝谐,字舜举,绍兴丁丑进士。颖悟贯洽,出入五经,权衡诸史。辛稼轩见之,曰:‘老子胸中兵百万。’丞相洪景伯荐于朝,孝宗书于御屏曰:‘郑汝谐威而能惠。’授两浙转运判官。时两浙苦旱,举行荒政。转江西转运使。……入为大理少卿,持公论释陈亮。历官吏部侍郎。既老,以徽猷阁待制致仕。自号东谷居士。居乡多惠爱,邑人生祠之。”元·郑陶孙《论语意原跋》:“曾大父东谷先生,宋 绍熙初,由江南西路提点刑狱迁转运副使,会帅府诸台适皆阙官,躬佩五司之印而总听之,曾不知其为烦剧也。暇则诣学,亲为诸生讲析疑义。未几被召。”《南涧甲乙稿·卷一·题郑舜举蔗庵》诗:“吾州富佳山,脩竹连峻岭。……岂知刺史宅,跬步閟清景。古木盘城隅,石径幽且迥。……郑公闭阁暇,独步毗庐顶。曰‘此气象殊’,逍遥步方永。唤客倒清樽,燃薰煮奇茗。庭空无一事,宾吏绝干请。……”据知蔗庵为郑氏居第,在上饶城隅一山巅。 玄:指道家学说。 《参同契》:书名。东晋·葛洪《神仙传·卷二·魏伯阳》:“魏伯阳者,吴人也。本高门之子,而性好道术,不肯仕宦,闲居养性,时人莫知之。……伯阳作《参同契》,五行相类,凡三卷,其说似解周易,其实假借爻象,以论作丹之意,而儒者不知神仙之事,反作阴阳注之,殊失大旨也。”。名《参同契》者,谓以《周易》、黄老、炉火三家相参同,归于一方,是为丹经之祖。契,大道也。 禅:指佛家的禅宗学说。 不二门:佛家语,即“不二法门”,意为直接入道、不可言传的法门。佛教谓有八万四千法门,不二法门在诸法门之上,能直见圣道者也。《维摩经》:“文殊师利问维摩诘:‘何等是不二法门?’维摩默然不应。殊曰:‘善哉善哉,无有文字语言,是真不二法门也。’”后喻为惟一的门经和方法。 “玄入《参同契》,禅依不二门。”句:静参佛、道两家哲理。 细看:四卷本作“静看”。 隙中尘:唐·刘禹锡《有僧言罗浮事,因为诗以写之》:“下视生物息,霏如隙中尘。” 先到:四卷本作“先老”。 闻知:四卷本作“閒怜”。 懒是真:唐·杜甫《漫成二首·其二》:“近识峨嵋老,知余懒是真。” “病笑春先到,閒知懒是真。”句:谓病时最知暖春之先至,闲中方识疏懒之真趣。 提壶:鸟名,盖以鸣声而得名。宋·王禹称《初入山闻提壶鸟》诗:“迁客由来长合醉,不烦幽鸟道提壶。”宋·梅尧臣《禽言》诗:“提壶卢,沽酒去。” “百般啼鸟苦撩人。除却提壶、此外不堪闻。”句:任他众鸟啼声恼人,我自独喜“提壶”,谓一醉忘世。

《南歌子·独坐蔗庵》是南宋豪放派词人辛稼轩的词作之一。独坐蔗庵,静参玄禅,乃见隙光照处万尘飞舞,始觉人世处处纷扰不定。上阕阐发哲理,下阕转而抒情。“病笑”两句,体验深切。众鸟啼鸣,亦人世纷扰之意,而独喜“提壶”者,可令人一醉忘世也。
辛弃疾

辛弃疾

南宋著名豪放派词人、将领,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金国山东东路(原北宋京东东路)济南府历城县(今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区遥墙镇四凤闸村)人,有“词中之龙”之称,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绍兴十年(公元1140年),辛稼轩生于金国,其时中原已为金兵所占。绍兴三十一年(公元1161年),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归南宋,时年二十一岁。历任江西、湖北、湖南、福建、浙东安抚使等职。一生力主抗金,曾上《美芹十论》与《九议》,条陈战守之策。由于与当政的主和派政见不合,後被弹劾落职,退隐山居。开禧北伐前後,相继被起用为绍兴知府、镇江知府、枢密都承旨等职。开禧三年(公元1207年),辛稼轩病逝,年六十八。後赠少师,谥号“忠敏”。辛稼轩一生以恢复为志,以功业自许,可是命运多舛,备受排挤,壮志难酬,但他恢复中原的爱国信念始终没有动摇,而把满腔激情和对国家兴亡、民族命运的关切、忧虑,全部寄寓于词作之中。其词艺术风格多样,以豪放为主,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现存词六百多首,有词集《稼轩长短句》传世。今人辑有《辛稼轩诗文钞存》。 ► 794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