鹧鸪天 · 徐衡仲惠琴不受

千丈阴崖百丈溪。孤桐枝上凤偏宜。玉音落落虽难合,横理庚庚定自奇。 人散后,月明时。试弹《幽愤》泪空垂。不如却付骚人手,留和《南风》解愠诗。
拼音

注释

徐衡仲惠琴不受: 一作“徐衡仲抚幹惠琴不受”。 徐衡仲:《上饶县志·卷二十二·孝友传》:“徐安国字衡仲,号西窗。绍兴壬子进士(绍兴疑当做绍熙)。幼育于龚氏,后事龚氏父母,养生送死,克供子职。年逾五十,为岳州学官,迁连山令。有感于正本明宗之义,言于朝,愿归徐姓,诏可,遂别为龚氏立后而身体归于徐。时徐姓父母俱存,兄安仁、安蹈、弟安通皆无故。相与孝养二老,名所居之堂曰‘一乐堂’,张南轩为之记。”张栻《南轩集·卷十三·一乐堂记》:“上饶徐衡仲幼育于龚氏为龚氏,后长,读书取科第,事龚氏父母,养生送终,克共其子事。年踰五十矣,㳺宦四方,求友访道,有感于昔人正本明宗之义,愓惧不敢宁,乃言于朝,愿归徐姓,诏可其请。方是时,衡仲之父母俱存,合百有五十六春秋,而其伯氏某、仲氏某及其季某亦皆无故。雍雍愉愉与其兄弟奉二老者,以为天下之乐,殆无以易此也。它日伯氏取《孟子》所谓‘一乐者’以名其居之堂,而衡仲求予为记。予惟念往岁道岳阳,衡仲适为其州学官,相与语于洞庭之野,怆然及兹事。予盖嘉其志,赞其决而忧其为世俗之论所移也。今衡仲中诚恳恻,卒能成就其志。又为龚氏调护。立之后人。……衡仲名安国,今为连山令。”宋·杨万里《题徐衡仲西窗诗编》:“江东诗老有徐郎,语带江西句子香。秋月春花入牙颊,松风涧水出肝肠。居仁衣钵新分似,吉甫波澜并取将。岭表旧游君记否,荔支林里折桄榔。”据此知徐衡仲为江西诗派中人。 惠琴:称对方之琴。 孤桐:《庄子·外篇·秋水》:“南方有鸟,其名为鵷鶵(yuān chú),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食,非醴泉不饮。”鵷鶵即凤之同类。 玉音:琴音。暗喻徐衡仲品德之高尚。一作“玉香”。 落落难合:不合群、和众人合不来。《後汉书·卷十九·耿弇传》:“帝谓弇曰:‘……将军前在南阳,建此大业,常以为落落难合,有志者事竟成也。’” 横理庚庚:《汉书·卷四·文帝纪》:“代王报太后,计犹豫未定,卜之,兆得大横。占曰:‘大横庚庚,余为天王,夏启以光。’”服虔注云:“庚庚,横貌也。” 《幽愤》:《晋书·卷四十九·嵇康传》:“东平吕安服康高致,每一相思,辄千里命驾,康友而善之。後安为兄所枉诉,以事繫狱,辞相證引,遂复收康。康性慎言行,一旦缧绁,乃作《幽愤诗》。” 却付:退还给。 骚人:诗人墨客。宋·范仲淹《岳阳楼记》:“迁客骚人,多会于此。” 《南风》解愠:《文选·琴赋》引《尸子》:“舜作五絃之琴以歌南风:‘南风之薰兮,可以解吾民之愠兮。南风之时兮,可以阜吾民之财兮。’是舜歌也。”《孔子家语·辨乐解》:“昔者舜弹五絃之琴,造《南风》之诗,其诗曰:‘南风之薰兮,可以解吾民之愠兮。南风之时兮,可以阜吾民之财兮。’”
辛弃疾

辛弃疾

南宋著名豪放派词人、将领,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金国山东东路(原北宋京东东路)济南府历城县(今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区遥墙镇四凤闸村)人,有“词中之龙”之称,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绍兴十年(公元1140年),辛稼轩生于金国,其时中原已为金兵所占。绍兴三十一年(公元1161年),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归南宋,时年二十一岁。历任江西、湖北、湖南、福建、浙东安抚使等职。一生力主抗金,曾上《美芹十论》与《九议》,条陈战守之策。由于与当政的主和派政见不合,後被弹劾落职,退隐山居。开禧北伐前後,相继被起用为绍兴知府、镇江知府、枢密都承旨等职。开禧三年(公元1207年),辛稼轩病逝,年六十八。後赠少师,谥号“忠敏”。辛稼轩一生以恢复为志,以功业自许,可是命运多舛,备受排挤,壮志难酬,但他恢复中原的爱国信念始终没有动摇,而把满腔激情和对国家兴亡、民族命运的关切、忧虑,全部寄寓于词作之中。其词艺术风格多样,以豪放为主,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现存词六百多首,有词集《稼轩长短句》传世。今人辑有《辛稼轩诗文钞存》。 ► 794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