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释
定风波:唐教坊曲名,后用作词牌,为双调小令。又名《定风波令》、《卷春空》、《醉琼枝》。
“再和前韵,药名”:广信书院本作“药名”,玆从四卷本乙集。
再和前韵:前此,词人有《定风波·山路风来草木香》,偕医友马荀仲游雨岩,月夜抒怀。词大量櫽括药名入词,虽几近文字游戏,却也不无嵌入融化之技巧,并略见辛词体裁之丰富,或称之为“药名体”。
药名:词中嵌有“寒水石”、“空青”、“发自(法子、即半夏)”、“怜(莲)心”、“使君子”、“筇(邛)竹”、“惭沙(蚕纱)”、“留(硫)黄”、“小草(即远志)”等药名。
禅床:四卷本作“禅床”。寺院建筑的一部分,僧徒尼姑的静修居住、讲经颂佛的房屋,也泛指寺院。唐·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使君子细与平章”句:宋·王安石《和微之药名劝酒》诗:“史君子细看流光。”使君,广信书院本作“史君”,玆从四卷本。平章,评论。
平昔:四卷本作“已判”。
筇(qióng)竹:竹名,可作手杖。
剩留:即多留。
黄绢句:南朝 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捷悟》:“魏武尝过曹娥碑下,杨脩从,碑背上见题作‘黄绢幼妇,外孙齑臼’八字。魏武谓脩曰:‘解不?’答曰:‘解。’魏武曰:‘卿未可言,待我思之。’行三十里,魏武乃曰:‘吾已得。’令脩别记所知。脩曰:‘黄绢,色丝也,于字为绝。幼妇,少女也,于字为妙。外孙,女子也,于字为好。齑臼,受辛也,于字为辞。所谓“绝妙好辞”也。’魏武亦记之,与脩同,乃叹曰:‘我才不及卿,乃觉三十里。’”
银钩:晋王羲之善草书,人称铁“画银钩”。《书苑》:“晋索靖草书绝代,名曰‘银钩虿尾’。”唐·白居易《鸡距笔赋》:“搦之而变成金距,书之而化出银钩。”
小草:中药远志苗名“小草”。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仄月:指倾斜的月亮。仄,zè。
- 禅房:佛教寺院建筑的一部分,僧徒居住的地方。
- 白髮:白发。
- 平章:品评。
- 平昔:往日,往常。
- 筇竹杖:用筇竹做的手杖。筇,qióng。
翻译
倾斜的月亮处在高寒冷清的水石之乡,挨着空中的青碧与那禅房相对。满头白发自我怜惜心地好似钢铁,清风明月,请使君子仔细来品评。往日的生活常常靠着筇竹杖,来来往往,却惭愧沙鸟嘲笑人忙碌。正好可以留下美妙的诗句,谁来创作呢,银钩般的小字在傍晚天凉之时。
赏析
这首词巧用了药名,同时营造出一种清幽而又略带萧索的意境。词的上阕通过描绘斜月、禅房等景物,展现出一种清寂的氛围。“白髮自怜心似铁”体现出一种历经沧桑后的坚韧与无奈。下阕则围绕着日常的生活场景展开,如筇竹杖,以及人在自然间的状态,与沙鸟形成对比,突出人的忙碌。结尾处表达了对留下好诗句的期待。整体上,词语言简洁,意境深邃,在表达个人心境的同时,巧妙地融入了药名这一元素,别具一番韵味。

辛弃疾
南宋著名豪放派词人、将领,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金国山东东路(原北宋京东东路)济南府历城县(今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区遥墙镇四凤闸村)人,有“词中之龙”之称,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绍兴十年(公元1140年),辛稼轩生于金国,其时中原已为金兵所占。绍兴三十一年(公元1161年),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归南宋,时年二十一岁。历任江西、湖北、湖南、福建、浙东安抚使等职。一生力主抗金,曾上《美芹十论》与《九议》,条陈战守之策。由于与当政的主和派政见不合,後被弹劾落职,退隐山居。开禧北伐前後,相继被起用为绍兴知府、镇江知府、枢密都承旨等职。开禧三年(公元1207年),辛稼轩病逝,年六十八。後赠少师,谥号“忠敏”。辛稼轩一生以恢复为志,以功业自许,可是命运多舛,备受排挤,壮志难酬,但他恢复中原的爱国信念始终没有动摇,而把满腔激情和对国家兴亡、民族命运的关切、忧虑,全部寄寓于词作之中。其词艺术风格多样,以豪放为主,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现存词六百多首,有词集《稼轩长短句》传世。今人辑有《辛稼轩诗文钞存》。
► 794篇诗文
辛弃疾的其他作品
- 《 哭㔶十五章 》 —— [ 宋 ] 辛弃疾
- 《 清平乐 · 检校山园,书所见 》 —— [ 宋 ] 辛弃疾
- 《 江城子 · 赋梅寄余叔良 》 —— [ 宋 ] 辛弃疾
- 《 鹧鸪天 · 樽俎风流有几人 》 —— [ 宋 ] 辛弃疾
- 《 玉楼春 》 —— [ 宋 ] 辛弃疾
- 《 菩萨蛮 · 送曹君之庄所 》 —— [ 宋 ] 辛弃疾
- 《 永遇乐 · 京口北固亭怀古 》 —— [ 宋 ] 辛弃疾
- 《 南乡子 · 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 —— [ 宋 ] 辛弃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