鹧鸪天 · 樽俎风流有几人

樽俎风流有几人,当年未遇已心亲。金陵种柳欢娱地,庾岭逢梅寂寞滨。 樽似海,笔如神。故人南北一般春。玉人好把新粧样,淡画眉儿浅注唇。
拼音

所属合集

#鹧鸪天

注释

当年未遇已心亲:唐·韩愈《答杨子书》:“不待相见,相信已熟;既相见,不要约,已相亲。”宋·王安石《和贡父燕集之作》:“心亲不复异新旧。”。 金陵种柳:语出《南史·卷三十一·〈张裕传·张绪传〉》:“(张裕)子演,位太子中舍人。演四弟镜、永、辩、岱俱知名,时谓之‘张氏五龙’。……绪字思曼,岱兄子也。……刘悛之为益州,献蜀柳数株,枝条甚长,状若丝缕。时旧宫芳林苑始成,武帝以植於太昌灵和殿前,常赏玩咨嗟,曰:‘此杨柳风流可爱,似张绪当年时。’”按:齐武帝芳林苑在金陵。 庾岭逢梅:庾岭在江西南部,唐·张九龄于开元四年开凿岭路,多种梅,因又称梅岭。《曲江集·卷十七》有《开凿大庾岭路序》 寂寞滨:唐·韩愈《答崔立之书》:“耕于宽闲之野,钓于寂寞之滨。”宋·王安石《送李秘校南归》诗:“江湖胜事从今数,肯但悲歌寂寞滨。” 淡画眉儿浅注唇:宋·苏轼《成伯席上赠所出妓川人杨姐》“坐来真个好相宜,深注唇儿浅画眉。” 妆:同“妆”。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樽俎(zūn zǔ):古代盛酒食的器具,这里指宴席。
  • 庾岭:山名,在江西、广东交界处。

翻译

在宴席上风流潇洒的能有几人呢,当年没有相遇时就已经心有亲近之感。金陵曾是种柳寻欢作乐之地,在庾岭遇到梅花却是在寂寞的水边。酒杯似大海,文笔如神仙。故人们在南北都同样享受着春天。美丽的女子喜欢化着新的妆容,浅浅地画着眉毛,淡淡地涂抹着嘴唇。

赏析

这首词上片回忆与故人未遇时的情景,通过“金陵种柳”和“庾岭逢梅”的对比,表现出一种时光流转和境遇变迁。下片则主要写现在,强调故人间的情谊以及对美好生活中女子妆容的描写,展现出一种细腻的情感和对生活的独特观察。全词语言优美,生动地描绘了人物的情感和生活场景,既有对过去的怀念,也有对现在的珍惜。

辛弃疾

辛弃疾

南宋著名豪放派词人、将领,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金国山东东路(原北宋京东东路)济南府历城县(今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区遥墙镇四凤闸村)人,有“词中之龙”之称,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绍兴十年(公元1140年),辛稼轩生于金国,其时中原已为金兵所占。绍兴三十一年(公元1161年),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归南宋,时年二十一岁。历任江西、湖北、湖南、福建、浙东安抚使等职。一生力主抗金,曾上《美芹十论》与《九议》,条陈战守之策。由于与当政的主和派政见不合,後被弹劾落职,退隐山居。开禧北伐前後,相继被起用为绍兴知府、镇江知府、枢密都承旨等职。开禧三年(公元1207年),辛稼轩病逝,年六十八。後赠少师,谥号“忠敏”。辛稼轩一生以恢复为志,以功业自许,可是命运多舛,备受排挤,壮志难酬,但他恢复中原的爱国信念始终没有动摇,而把满腔激情和对国家兴亡、民族命运的关切、忧虑,全部寄寓于词作之中。其词艺术风格多样,以豪放为主,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现存词六百多首,有词集《稼轩长短句》传世。今人辑有《辛稼轩诗文钞存》。 ► 794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