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城子 · 送元济之归豫章

乱云扰扰水潺潺。笑溪山。几时闲。更觉桃源,人去隔仙凡。万壑千岩楼外雪,琼作树,玉为栏。 倦游回首且加餐。短篷寒。画图间。见说娇颦,拥髻待君看。二月东湖湖上路,官柳嫩,野梅残。
拼音

注释

江神子:词牌名。唐词单调,兴起于晚唐,源于唐著词曲调,由文人韦庄最早依调创作,此后所作均为单调,馀俱照韦词添字,至北宋苏轼时始变单调为双调。晁补之改名《江神子》,韩淲词有「腊后春前村意远」句,更名《村意远》。有单调四体,字数有三十五、三十六、三十七三种;双调一体,七十字,上下阕各七句,五平韵。格律多为平韵格,双调体偶有填仄韵者。 元济之:明·杨士奇等《历代名臣奏议·卷一百四十七·用人类》:「吏部尚书赵汝愚奏荐张汉卿、元汝楫曰:『……承节郎元汝楫尝监复州酒税,课亦登办。时郡中公使库有煮酝酸腐,太守责令酒务变卖,汝楫辞曰:「在城拍户,困于省额,不聊生矣,岂能认无用之酒,陪无名之钱乎。」坚拒不受。太守怒,押汝楫下签厅供责吏,稍侵之,汝楫曰:「我直彼曲,何供之有?」遂取印历一抹而归。今躬耕?(quǎn)亩,盖二十馀年矣。……伏望圣慈特将汉卿、汝楫并与堂除差遣一次。』」「楫」与「济」义甚相属,疑汝楫为济之之名。 隔仙凡:广信书院本有自注「桃源乃王氏酒垆,与济之作别处」,四卷本丙集无。 桃源、隔仙凡:《太平御览·卷四十·〈地部六·天台山〉》引刘义庆《幽明录》:「汉明帝永平五年,剡(shàn)县刘晨、阮肇共入天台取谷皮,迷不得返,经十馀日,粮食乏尽,饥馁殆死。遥望山上有一桃树,大有子实,而绝岩邃涧,了无登路。攀葛乃得至,啖数枚,而饥止体充,复下山持杯取水,欲盥(guàn)漱,见芜菁叶从山腹流出,甚鲜新,复一杯流出,有胡麻糁(sǎn)。相谓曰:『此处去人径不远。』度山,出一大溪,溪边有二女子,姿质妙绝,见二人持杯出,便笑曰:『刘阮二郎提向所失流杯来。』晨肇既不识之,二女便呼其姓,如似有旧,相见忻(xīn)喜,问「来何晚耶?」因要还家,家筒瓦屋,南壁及东壁下各有一大床,皆施绛罗帐,角悬铃,上金银交错,床头各十侍婢。便敕云,刘阮二郎,经涉山阻,向虽得琼实,犹尚虚弊,可速作食。有胡麻饭,山羊脯,甚美。食毕行酒,有群女来,各持三五桃子,笑而言贺汝婿来。酒酣作乐,刘阮忻怖交并。至暮,令各就一帐宿,女往就之,言声清婉,令人忘忧。至十日后,欲求还去。女云:『君已来,是宿缘所牵,何复欲还耶?』遂留半年,气候草木是春时,百鸟鸣呼,更怀土,求归甚苦。女曰:『当如何?』遂呼前来女子有三四十人集会奏乐,共送刘阮,指示还路。既出,亲旧零落,邑屋全异,无复相识。问得七世孙,传闻上世入山,迷不得归。」唐·曹唐《刘晨阮肇游天台》:「不知何地归依处,须就桃源问主人。」 万壑千岩: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言语》:「顾长康(恺之)从会稽还,人问山川之美,顾云:『千岩竞秀,万壑争流,草木蒙笼其上,若云兴霞蔚。』」 拥髻:汉·伶玄《赵飞燕外传·伶玄自叙》:「伶玄,字子于,潞水人,学无不通,知音,善属文。……哀帝时,子于老休,买妾樊通德,嫕之弟子不周之子也。有才色,知书,慕司马迁《史记》。颇能言赵飞燕姊弟故事。子于闲居命言,厌厌不倦。子于语通德曰:『斯人(指赵氏姊妹)俱灰灭矣,当时疲精力,驰骛嗜欲蛊惑之事,宁知终归荒田野草乎!』通德占袖,顾视灯影,以手拥髻,凄然泣下,不胜其悲。子于亦然。」 「官柳嫩,野梅残」句:唐·杜甫《西郊》诗:「市桥官柳细,江路野梅香。」
辛弃疾

辛弃疾

南宋著名豪放派词人、将领,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金国山东东路(原北宋京东东路)济南府历城县(今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区遥墙镇四凤闸村)人,有“词中之龙”之称,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绍兴十年(公元1140年),辛稼轩生于金国,其时中原已为金兵所占。绍兴三十一年(公元1161年),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归南宋,时年二十一岁。历任江西、湖北、湖南、福建、浙东安抚使等职。一生力主抗金,曾上《美芹十论》与《九议》,条陈战守之策。由于与当政的主和派政见不合,後被弹劾落职,退隐山居。开禧北伐前後,相继被起用为绍兴知府、镇江知府、枢密都承旨等职。开禧三年(公元1207年),辛稼轩病逝,年六十八。後赠少师,谥号“忠敏”。辛稼轩一生以恢复为志,以功业自许,可是命运多舛,备受排挤,壮志难酬,但他恢复中原的爱国信念始终没有动摇,而把满腔激情和对国家兴亡、民族命运的关切、忧虑,全部寄寓于词作之中。其词艺术风格多样,以豪放为主,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现存词六百多首,有词集《稼轩长短句》传世。今人辑有《辛稼轩诗文钞存》。 ► 794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