浣溪沙 · 歌串如珠个个匀

歌串如珠个个匀。被花勾引笑和颦。向来惊动画梁尘。 莫倚笙歌多乐事,相看红紫又抛人。旧巢还有燕泥新。
拼音

注释

浣溪沙:词牌名。原为唐代教坊曲,《金奁集》入「黄钟宫」,《张子野词》入「中吕宫」。最早采用此调的是唐人韩致尧,通常以其词《浣溪沙·宿醉离愁慢髻鬟》为正体,另有四种变体。正体双调,四十二字,上阕三句,三平韵;下阕三句,两平韵;过阕二句多用对偶。此调音节明快,为婉约、豪放两派词人所常用。别有《摊破浣溪沙》,又名《山花子》,上下阕各增三字,韵全同。 歌串如珠:唐·白乐天《寄明州于驸马使君三绝句·其三》诗:「何郎小妓歌喉好,严老呼为一串珠。」自注:「严尚书与于驸马诗云:『莫惜歌喉一串珠。』」 「向来惊动画梁尘」句:唐·欧阳信本《艺文聚类·卷四十三·〈乐部·歌〉》:「《刘向别录》曰:『有《丽人歌赋》,汉兴以来,善雅歌者,鲁人虞公,发声清哀,盖动梁尘。』」宋·王介甫《次韵王微之登高斋》诗:「登高一曲悲亡国,想绕红梁落暗尘。」向来,即「适来」、「适才」之意。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歌串如珠:形容歌声圆润婉转,如成串的珠子一样。 歌串:指歌声相连,如同串起来。 :珍珠,这里比喻歌声圆润。
  • 个个匀:每一个都圆润均匀,形容歌声的美妙、整齐。
  • 被花勾引笑和颦(pín):为花所吸引,或笑或愁。 :皱眉,表示忧愁的样子 。
  • 向来惊动画梁尘:自古以来,这样美妙的歌声都会震落屋梁上的灰尘。 向来:从来、一向。 :震动。 画梁尘:装饰华美的屋梁上的灰尘,化用“余音绕梁,三日不绝”及“响遏行云”的典故形容歌声美妙动听。
  • 莫倚:不要依靠、不要以为。
  • 红紫:代指鲜花。这里借指美好的时光或事物。
  • 抛人:抛弃人,常指时光、事物等离去不再回来。
  • 旧巢还有燕泥新:旧的燕巢中又添了新的燕泥。意味着时光流转,生命更迭。

翻译

那圆润婉转的歌声,如同成串的珍珠,颗颗均匀美妙。歌者被繁花吸引,脸上洋溢着或笑或愁的神情。这动人的歌声,自古就能惊落华丽屋梁上的灰尘。 不要以为沉湎于笙歌就能尽享欢乐,要知道这盛开的繁花不久就会离人而去。你瞧,那旧的燕巢里又添了新的燕泥,一切都在悄然变化啊 。

赏析

这首词上阕描绘了歌者美妙歌声与动人神态。词人以“歌串如珠个个匀”形象生动地写出歌声的圆润清澈,令人仿佛亲耳聆听。“被花勾引笑和颦”则通过歌者被花吸引所展现出的不同神态,凸显出其天真娇俏之态。“向来惊动画梁尘”进一步夸张地渲染了歌声的美妙动听,给人以强烈的听觉冲击感。 下阕情感逐渐深沉,发出人生感慨。“莫倚笙歌多乐事”,由对眼前欢乐场景的描写转向对世人的劝诫,不要因暂时的欢乐而忘了时光匆匆。“相看红紫又抛人”直接点出美好事物容易消逝,繁华难再的无奈。最后“旧巢还有燕泥新”以景语作结,看似平静却蕴含着时光流转、生命交替的深刻哲理,引发人们对生命、岁月的思索。整首词景语情语交融,既有对美好事物的赞美与留恋,又有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辛弃疾

辛弃疾

南宋著名豪放派词人、将领,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金国山东东路(原北宋京东东路)济南府历城县(今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区遥墙镇四凤闸村)人,有“词中之龙”之称,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绍兴十年(公元1140年),辛稼轩生于金国,其时中原已为金兵所占。绍兴三十一年(公元1161年),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归南宋,时年二十一岁。历任江西、湖北、湖南、福建、浙东安抚使等职。一生力主抗金,曾上《美芹十论》与《九议》,条陈战守之策。由于与当政的主和派政见不合,後被弹劾落职,退隐山居。开禧北伐前後,相继被起用为绍兴知府、镇江知府、枢密都承旨等职。开禧三年(公元1207年),辛稼轩病逝,年六十八。後赠少师,谥号“忠敏”。辛稼轩一生以恢复为志,以功业自许,可是命运多舛,备受排挤,壮志难酬,但他恢复中原的爱国信念始终没有动摇,而把满腔激情和对国家兴亡、民族命运的关切、忧虑,全部寄寓于词作之中。其词艺术风格多样,以豪放为主,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现存词六百多首,有词集《稼轩长短句》传世。今人辑有《辛稼轩诗文钞存》。 ► 794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