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释
六州歌头:词牌名。北宋新声。《逸周书·卷二·程典》:「维三月既生魄,文王合六州之侯,奉勤于商。」此指古代九州之荆、梁、雍、豫、徐、扬六州。宋人程大昌《演繁露·卷十六》:「《六州歌头》,本鼓吹曲也,近世好事者倚其声为吊古词,如『秦亡草昧,刘项起吞并』者是也。音调悲壮,又以古兴亡事实之。闻其歌使人怅慨,良不与艳辞同科,诚可喜也。本朝鼓吹止有四曲:《十二时》、《导引》、《降仙台》并《六州》。为曲,每大礼宿斋或行幸遇夜,每更三奏,名为警场。真宗至自幸亳,亲飨太庙,登歌始作,闻奏严遂诏,自今行礼罢乃奏。政和七年,诏《六州》改名《崇明祀》,然天下仍谓之《六州》,其称谓已熟也。今前辈集中大祀大恤皆有此词。」鼓吹曲乃军中乐。此调声韵上大量连用三言短句,一气驱使,旋折而下,调势雄伟,声容「繁音促节」,恰宜表达紧张、急迫、激昂、慷慨之壮烈情绪,为词调中最激烈之调。《词谱》于此调列九体,以贺词为正体,双调,一百四十三字,平仄互叶。前阕十九句,八平韵,八叶韵;后阕二十句,八平韵,十叶韵。又有于平韵外兼叶仄韵者,或同部平仄互叶,或平韵同部、仄韵随时变换,并能增强激壮声情,有「繁弦急管、五音繁会」之妙。要以平韵为主,仄韵为副,务使「玄黄律吕,各适物宜」耳。其诸变体亦常为宋人所用。
调注:广信书院本作四叠,王诏校刊本作三叠,玆从四卷本丙集作双调。
鹤止庭隅:西汉·贾谊《鵩(fú)鸟赋》:「谊为长沙王傅三年,有鵩鸟飞入谊舍,止于坐隅,鵩似鸮,不祥鸟也。谊既以谪居长沙,长沙卑湿,谊自伤悼,以为寿不得长,乃为赋以自广:单阏之岁,四月孟夏,庚子日斜,鵩集余舍,止于坐隅,貌甚閒暇。异物来崒(cuì),私怪其故,发书占之,谶(chèn)言其度。曰『野鸟入室,主人将去。』请问于鵩:『余去何之?吉虖告我,凶言其灾。淹速之度,语余其期。』」宋·苏轼《鹤叹》诗:「园中有鹤驯可呼,我欲呼之立坐隅。」
吾语汝:《论语·阳货》:「子曰:『由也,女闻「六言六蔽」矣乎?』对曰:『未也。』『居!吾语女。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好知不好学,其蔽也荡;好信不好学,其蔽也贼;好直不好学,其蔽也绞;好勇不好学,其蔽也乱;好刚不好学,其蔽也狂。』」
秋水堂:卽秋水观。徐元杰《辛稼轩传赞》谓「所居有瓢泉、秋水」,《铅(Yán)山县志·卷八》:「秋水观,在期思。」辛稼轩《菩萨蛮·葛巾自向沧浪濯》阕题云「昼眠秋水」,秋水观卽秋水堂,为瓢泉居第中之一重要建筑。
「曲沼明于镜」句:唐·刘禹锡《奉和中书崔舍人八月十五日夜玩月二十韵》诗:「曲沼凝瑶镜,通衢若象筵。」
映污渠:唐·韩愈《符读书城南》诗:「二十渐乖张,清沟映污渠。」
乍可:宁可。
食无鱼:《战国策·卷十一·〈齐策四·齐人有冯谖(xuān)者〉》:「齐人有冯谖者,贫乏不能自存,使人属孟尝君,愿寄食门下。孟尝君曰:『客何好?』曰:『客无好也。』曰:『客何能?』曰:『客无能也。』孟尝君笑而受之曰:『诺。』……居有顷,倚柱弹其剑,歌曰:『长铗归来乎!食无鱼。』」按:此处实用宋·苏轼《于潜僧绿筠轩》诗:「可使食无肉,不可使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
吾过矣:《礼记·檀弓上》:「子夏投其杖而拜曰:『吾过矣!吾过矣!吾离群而索居亦已久矣。』」
「口不能言臆对」句:西汉·贾谊《鵩鸟赋》:「鵩乃太息,举首奋翼,口不能言,请对以臆。」宋·苏轼《鹤叹》诗:「鹤有难色侧睨予,岂欲臆对如鵩乎?」
卢扁:扁鹊为古代名医,以其家于卢,因又称卢扁。四卷本丙集作「扁鹊」。
要言妙道:西汉·枚乘《七發》:「客曰:『今太子之病,可无药石、针刺、灸疗而已,可以要言妙道说而去也。不欲闻之乎?』」
北山愚:疑指《北山移文》中「北山之友」,因其不能如周颙(yóng)事取悦于世,故称之为「北山愚」。
庶有瘳(chōu)乎:《庄子·卷四·〈内篇·人间世〉》:「回尝闻之夫子曰:『治国去之,乱国就之,医门多疾。』愿以所闻思其则,庶几其国有瘳乎!」瘳,《说文》:「疾瘉(yù)也。」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庭隅(yú):庭院的角落。
-
愁予:使我发愁。
-
梅坞(wù):种植梅花的地方。
-
乍可:宁可,只可。
-
扶疏:枝叶繁茂分披的样子。
-
臆对:内心应对,指心里想着如何回答。
-
扁鹊:春秋战国时期名医。
-
药石:药物和砭石,泛指药物。
-
北山愚:这里可能是作者自比愚公,或指隐居北山的人。
-
庶(shù):或许,可能。
-
瘳(chōu):病愈。
翻译
清晨起来去探问自己病情,有只仙鹤站在庭院的角落。我对它说话。只有三件事,让我太发愁了。这病实在难以调养。我亲手种下的青松树啊。妨碍了种梅花的地方。又阻挡了赏花的小径,才几尺高。就像人直直地站在那里。看来必须把它锄掉。秋水堂前,曲折的池塘像镜子一样明亮,能清楚映照出眉毛胡须。却遭到山头突如其来的暴雨,耕作的田垄被灌得满是泥污。到底是谁让我的居所,倒映在这污浊的沟渠中。
感叹那青山如此美好,屋檐外的竹子,快要把青山遮挡完,似乎时而有青山,时而又看不见。想要把竹子砍掉,我宁可吃饭没有鱼。可我又喜爱那竹子枝叶繁茂的样子。又想着堆砌假山,各种思虑,让我身体疲惫不堪。凡是为这些事情发愁生病,都是我的过错啊。你这仙鹤觉得如何?仙鹤口不能言只能心里应对,就算是扁鹊在世,用再好的药石恐怕也难以去除我的病根。有什么良言妙法,去问问北山的愚公吧。或许我的病才能好起来。
赏析
这首《六州歌头》展现了辛弃疾词中别样的情感世界。词以日常生活中的小情境开篇,词人清晨面对庭院中的仙鹤,倾诉内心的愁绪,拉近了与读者的距离。通过“病难扶”直抒身体安康的困扰,而对庭院中松树妨碍梅坞、花径一事的纠结,看似琐事,实是他在困境中内心复杂心态的体现,反映了他对生活中美好事物难以两全的无奈。
描写秋水堂前池塘及雨后的景象,细腻且富含哲理,“秋水堂前,曲沼明于镜,可烛眉须。被山头急雨,耕垄灌泥涂”,映照出人生无常,美好往往容易被破坏。词中围绕对青山、竹子的情感变化,表达了他内心的矛盾挣扎,想砍竹见青山,却又爱竹之扶疏,简单的生活场景蕴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与对物质和精神追求的思考。
最后借与仙鹤对话,发出无奈叹息,以向“北山愚”问计,点出内心深处渴望找到心灵解脱之法的愿望。这首词既有生活的烟火气,又有深刻的生命感悟,体现了辛弃疾不仅仅有壮志豪情的一面,更有在人生逆境中对生活、对自我不断审视和探索的细腻温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