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荷叶 · 再题傅岩叟悠然阁

种豆南山,零落一顷为萁。歳晩渊明,也吟草盛苗稀。风流刬地,向尊前、采菊题诗。悠然忽见,此山正绕东篱。 千载襟期。高情想像当时。小阁横空,朝来翠扑人衣。是中真趣,问骋怀、游目谁知。无心出岫,白云一片孤飞。
拼音

注释

新荷叶:词牌名。蒋氏《九宫谱》作正宫引子。赵阅道词名《折新荷引》,又因词中有「画桡稳,泛兰舟」句,或名《泛兰舟》,然与仄韵《泛兰舟》调迥别。 傅岩叟:宋·陈才卿《陈克斋文集·卷十·傅讲书生祠记》:「铅(Yán)山 傅岩叟,幼亲师学,肄儒业,抱负不凡,壮而欲行爱人利物之志。命与时违,抑而弗信。……时稼轩 辛公有时望,欲讽庙堂奏官之,岩叟以非其志,辞,辛不能夺。议遂寝。……岩叟虽无轩冕之荣,开径延宾,竹深荷净,暇时胜日,饮酒赋诗,自适其适,不知有王公之贵。岂非忧人之忧,故能乐已之乐,是不可以不书。因亦附见云。岩叟名为栋,尝为鄂州州学讲书。」 「种豆南山,零落一顷为萁。岁晚渊明,也吟草盛苗稀。」句:西汉·杨子幼《报孙会宗书》:「其诗曰:『田彼南山,芜秽不治,种一顷豆,落而为萁。人生行乐耳,须富贵何时!』」晋·陶渊明《归田园居五首·其三》:「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刬地:此处作「依旧」解。 是中真趣:晋·陶渊明《饮酒二十首·其五》诗:「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骋怀游目:晋·王右军《兰亭集序》:「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无心出岫,白云一片孤飞」句:晋·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傅岩叟:傅为姓氏,岩叟是人名。
  • 悠然阁:楼阁的名称。
  • (qí):豆茎。
  • (suì):同“岁”。
  • (chǎn)地:依然,照样。
  • 襟期:情怀,抱负。
  • 骋怀:放开胸怀。
  • 游目:放眼观看。
  • 出岫(xiù):出山,从山中出来。

翻译

在南山种豆,豆田却零零落落有一顷变成了豆萁。年末的陶渊明,也吟诵着杂草茂盛豆苗稀少。依旧洒脱地在酒樽前,采菊并题诗。悠然之间忽然看见,这座山正好环绕着东篱。 千年以来的情怀抱负。高尚的情致可以想象当时的情景。小小的楼阁横在空中,早晨青翠之色扑向人的衣服。这里面真正的意趣,问那放开胸怀、放眼观看谁又知晓。那无心从山中飘出的白云,就像一片孤独地飞翔的云朵。

赏析

这首词围绕着“悠然阁”展开,通过描绘陶渊明种豆南山等情景,以及对悠然阁景色和氛围的刻画,表现出一种超脱、闲适的意境。词中不仅表达了对陶渊明式悠然生活的向往,也展现了作者自己的高远情怀和对真趣的追求。“此山正绕东篱”等句极具画面感,生动地呈现出悠然之景。“无心出岫,白云一片孤飞”以景结情,寓意深远,让人体会到一种自在孤高的心境。整体意境优美,词句典雅,富有韵味。

辛弃疾

辛弃疾

南宋著名豪放派词人、将领,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金国山东东路(原北宋京东东路)济南府历城县(今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区遥墙镇四凤闸村)人,有“词中之龙”之称,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绍兴十年(公元1140年),辛稼轩生于金国,其时中原已为金兵所占。绍兴三十一年(公元1161年),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归南宋,时年二十一岁。历任江西、湖北、湖南、福建、浙东安抚使等职。一生力主抗金,曾上《美芹十论》与《九议》,条陈战守之策。由于与当政的主和派政见不合,後被弹劾落职,退隐山居。开禧北伐前後,相继被起用为绍兴知府、镇江知府、枢密都承旨等职。开禧三年(公元1207年),辛稼轩病逝,年六十八。後赠少师,谥号“忠敏”。辛稼轩一生以恢复为志,以功业自许,可是命运多舛,备受排挤,壮志难酬,但他恢复中原的爱国信念始终没有动摇,而把满腔激情和对国家兴亡、民族命运的关切、忧虑,全部寄寓于词作之中。其词艺术风格多样,以豪放为主,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现存词六百多首,有词集《稼轩长短句》传世。今人辑有《辛稼轩诗文钞存》。 ► 794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