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释
晁楚老:《上饶县志·卷二十三·寓贤》:“晁谦之字恭祖,澶州人,渡江亲族离散,极力收恤,因居信州。仕宋,官敷文阁直学士,卒葬铅山鹅湖,子孙因家焉。”按:晁楚老始末未详,疑即谦之后人。
荆门:荆门军,宋属荆湖北路,在江陵府 公安县之北。
夜雨剪残春韭:用郭泰冒雨剪韭招待好友范逵的故事。“(郭)林宗自种畦圃,友人范逵夜至,自冒雨剪韭,作汤饼以供之。”唐·杜甫《赠卫八处士》:“夜雨剪春韭,新炊间黄粱。”明·程登吉《幼学琼林·卷四·花木》:“冒雨剪韭,郭林宗款友情殷;踏雪寻梅,孟浩然自娱兴雅。”
“君去问曹瞒,好公安。”:《三国志·卷三十二·〈蜀书·先主传〉》:“与曹公战于赤壁,大破之,焚其舟船。先主与吴军水陆并进,追到南郡,时又疾疫,北军多死,曹公引归。……琦病死,群下推先主为荆州牧,治公安。”注引《江表传》云:“周瑜为南郡太守,分南岸地以给备。备别立营于油江口,改名为公安。”又《三国志·卷五十四·〈吴书·鲁肃传〉》:“曹公闻权以土地业备,方作书,落笔于地。”
中年离别: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言语》:“谢太傅语王右军曰:‘中年伤于哀乐,与亲友别,辄作数日恶。’王曰:‘年在桑榆,自然至此,正赖丝竹陶写,恒恐儿辈觉,损欣乐之趣。’”

辛弃疾
南宋著名豪放派词人、将领,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金国山东东路(原北宋京东东路)济南府历城县(今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区遥墙镇四凤闸村)人,有“词中之龙”之称,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绍兴十年(公元1140年),辛稼轩生于金国,其时中原已为金兵所占。绍兴三十一年(公元1161年),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归南宋,时年二十一岁。历任江西、湖北、湖南、福建、浙东安抚使等职。一生力主抗金,曾上《美芹十论》与《九议》,条陈战守之策。由于与当政的主和派政见不合,後被弹劾落职,退隐山居。开禧北伐前後,相继被起用为绍兴知府、镇江知府、枢密都承旨等职。开禧三年(公元1207年),辛稼轩病逝,年六十八。後赠少师,谥号“忠敏”。辛稼轩一生以恢复为志,以功业自许,可是命运多舛,备受排挤,壮志难酬,但他恢复中原的爱国信念始终没有动摇,而把满腔激情和对国家兴亡、民族命运的关切、忧虑,全部寄寓于词作之中。其词艺术风格多样,以豪放为主,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现存词六百多首,有词集《稼轩长短句》传世。今人辑有《辛稼轩诗文钞存》。
► 794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