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奴娇 · 三友同饮借赤壁韵

论心论相,便择术满眼,纷纷何物。踏碎铁鞋三百緉,不在危峰绝壁。龙友相逢,洼樽缓举,议论敲冰雪。何妨人道,圣时同见三杰。 自是不日同舟,平戎破虏,岂由言轻發。任使穷通相鼓弄,恐是真□难灭。寄食王孙,丧家公子,谁握周公髮。冰□皎皎,照人不下霜月。
拼音 朗读

所属合集

#赤壁

注释

念奴娇:词牌名,又名《百字令》、《酹江月》、《大江东去》、《壶中天》、《湘月》。宋·王颐堂《碧鸡漫志·卷五·〈念奴娇〉》:「《念奴娇》,元微之《连昌宫词》云:『初过寒食一百六,店舍无烟宫树绿。夜半月高弦索鸣,贺老琵琶定场屋。力士传呼觅念奴,念奴潜伴诸郎宿。须臾觅得又连催,特敕街中许然烛。春娇满眼泪红绡,掠削云鬓旋装束。飞上九天歌一声,二十五郎吹管逐。』自注云:『念奴,天宝中名倡,善歌。每岁楼下酺宴,累日之後,万众喧隘,严安之、韦黄裳辈辟易不能禁,众乐为之罢奏。明皇遣高力士大呼楼上曰:「欲遗念奴唱歌,邠(Bīn)二十五郎吹小管逐,看人能听否?」未尝不悄然奉诏,其为当时所重也如此。然而明皇不欲夺侠游之盛,未尝置在宫禁。或岁幸汤泉,时巡东洛,有司潜遣从行而已。又明皇尝于上阳宫夜後按新翻一曲,属明夕正月十五日,潜游灯下,忽闻酒楼上有笛奏前夕新曲,大骇之。明日密遣捕捉笛者,诘验之,自云:「其夕窃于天津桥玩月,闻宫中度曲,遂于桥柱上插谱记之,臣即长安少年善笛者李谟也。」明皇异而遣之。』《开元天宝遗事》云:『念奴有色,善歌,宫伎中第一。帝尝曰:「此女眼色媚人。」又云:「念奴每执板当席,声出朝霞之上。」』今大石调《念奴娇》,世以为天宝间所制曲,予固疑之。然唐中叶渐有今体慢曲子,而近世有填《连昌宫词》入此曲者。後复转此曲入『道调宫』,又转入『高宫大石调』。」曲名本此。宋曲入「大石调」,复转入「道调宫」,又转入「高宫大石调」。此调音节高抗,英雄豪杰之士多喜用之。宋·俞文蔚《吹剑录》称:「学士(东坡)词,须关西大汉,铜琵琶,铁绰板,唱《大江东去》。」亦其音节有然也。兹以《东坡乐府》为准,「凭高远眺」一阕为定格,「大江东去」为变格。一百字,前後阕各四仄韵。其用以抒写豪壮感情者,宜用入声韵部。另有平韵一格。 赤壁韵:用苏东坡《念奴娇·赤壁怀古》之韵。 「论心论相,便择术满眼」句:《荀子·非项》:「故相形不如论心,论心不如择术。」 「踏碎铁鞋三百緉(liǎng)」句:古谚有「踏碎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之句,不知源于何时。 龙友:《三国志·卷十一·〈魏书·管宁传〉》:「管宁字幼安,北海朱虚人也。……长八尺,美须眉。与平原华歆、同县邴原相友,俱游学于异国。」东晋、南朝宋·裴世期注《三国志·卷十三·〈魏书·华歆传〉》「《魏略》:『歆与北海邴(Bǐng)原、管宁俱游学,三人相善,时人号三人为「一龙」,歆为龙头,原为龙腹,宁为龙尾。』臣松之以为邴根矩之徽猷懿望,不必有愧华公,管幼安含德高蹈,又恐弗当为尾。《魏略》此言,未可以定其先後也。」 洼尊:唐开元中李适之登岘山,见山上有石窦如酒尊,可注斗酒,因建亭其上,名曰「洼樽」。颜鲁公《登岘山观李左相石樽联句》诗:「李公登饮处,因石为洼尊。」谈迁《嘉泰吴兴志·事物杂志》:「石樽在乌程县岘山。唐开元中李适之为湖州别驾,每视事之馀,携所亲登山恣饮,望帝乡时有一醉。后为适之相,土人因呼为李相石樽。大历中,刺史颜真卿及门人弟姪多携壶檥楫以浮,乃作《故李相石樽宴集联句》。」 三杰:汉高祖谓张子房、韩信、萧何三人为人杰,世因称为三杰。 「寄食王孙」句:《史记·卷九十二·淮阴侯列传》:「淮阴侯韩信者,淮阴人也。始为布衣时,贫无行,不得推择为吏,又不能治生商贾,常从人寄食饮,人多厌之者,常数从其下乡南昌亭长寄食,数月,亭长妻患之,乃晨炊蓐食。食时信往,不为具食。信亦知其意,怒,竟绝去。信钓于城下,诸母漂,有一母见信饥,饭信,竟漂数十日。信喜,谓漂母曰:『吾必有以重报母。』母怒曰:『大丈夫不能自食,吾哀王孙而进食,岂望报乎!』」 「丧家公子」句:用信陵君事。《史记·卷七十七·魏公子列传》:「魏王怒公子之盗其兵符,矫杀晋鄙,公子亦自知也。已却秦存赵,使将将其军归魏,而公子独与客留赵。……十年不归。」 「谁握周公发」句:《史记·卷三十三·〈鲁周公世家·周公旦世家〉》:「周公戒伯禽曰:『我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父,我于天下亦不贱矣。然我一沐三捉发,一饭三吐哺,起以待士,犹恐失天下之贤人。子之鲁,慎无以国骄人。』」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论心论相:谈论用心和观察面相。
  • 擇术:选择的处事方法、手段。
  • 緉(liǎng):量词,一双 。“踏碎铁鞋三百緉”表示费了极大的力气到处寻找。
  • 洼樽:酒器。
  • 敲冰雪:形容讨论时言辞像敲击冰雪一样清脆、高洁,意思是见解高超。
  • 圣时:圣明的时代。
  • 穷通:穷困与显达,指人生境遇的好坏。
  • 鼓弄:摆弄、操纵。
  • 寄食王孙:指生活没有依靠,依附他人。
  • 丧家公子:形容处境落魄如丧家之犬的公子。
  • 谁握周公髮:传说周公洗发时多次中断去接待贤才。此句意思是谁有着周公那样尊重贤才、求贤若渴的心。
  • 冰□皎皎:□可能缺失一个“壶”字 , “冰壶皎皎”指像盛冰的玉壶一样洁白纯净。

翻译

与人探讨用心和面相,满眼看到的各种处事手段纷纷扰扰,也不知道哪种才是好的。就算找破了三百双铁鞋,真正值得追求的东西也不在那危险的山峰和绝壁之上。如神龙般的朋友有幸相逢,慢慢举起酒杯,一起高谈阔论,见解高洁不凡。不妨就让人们说,在这圣明的时代同时见到了三位杰出的人物。

本来我们不久后就会一同在一条船上(指一同为国家效力),平定敌人、击破敌虏这些大事,哪能仅凭轻松的言语就能实现。哪怕人生的穷困与显达被命运操纵摆弄,但恐怕内心真正的志向是难以磨灭的。就算过着寄人篱下、如丧家公子般落魄的生活,可谁又能像周公那样礼贤下士呢。我们的心就像那皎洁的冰壶,映照他人时不逊色于清冷的霜月。

赏析

辛弃疾这首词以豪迈的笔调,借与友人同饮,抒发内心感慨。开篇以对于各种处世之道的困惑入题,表明追寻真正有价值事物的不易。“龙友相逢”几句生动描绘了与友人相聚的欢乐场景,高谈阔论之间尽显豪迈超凡。词中提到“平戎破虏”体现了作者渴望抗金复国的雄心壮志。虽然意识到人生会受到穷通境遇的摆弄,但志向不灭。“寄食王孙”几句则借自身困境,暗讽当时社会缺乏礼贤下士之人。结句以“冰壶皎皎”自比,凸显作者和友人高尚纯洁的品格,宛如洁白的霜月,在混浊世间坚守自我。整首词既有壮志豪情的抒发,又穿插着人生态度与现实困境的思考,情感真挚复杂,典型地体现了辛弃疾词的风格特点。

辛弃疾

辛弃疾

南宋著名豪放派词人、将领,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金国山东东路(原北宋京东东路)济南府历城县(今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区遥墙镇四凤闸村)人,有“词中之龙”之称,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绍兴十年(公元1140年),辛稼轩生于金国,其时中原已为金兵所占。绍兴三十一年(公元1161年),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归南宋,时年二十一岁。历任江西、湖北、湖南、福建、浙东安抚使等职。一生力主抗金,曾上《美芹十论》与《九议》,条陈战守之策。由于与当政的主和派政见不合,後被弹劾落职,退隐山居。开禧北伐前後,相继被起用为绍兴知府、镇江知府、枢密都承旨等职。开禧三年(公元1207年),辛稼轩病逝,年六十八。後赠少师,谥号“忠敏”。辛稼轩一生以恢复为志,以功业自许,可是命运多舛,备受排挤,壮志难酬,但他恢复中原的爱国信念始终没有动摇,而把满腔激情和对国家兴亡、民族命运的关切、忧虑,全部寄寓于词作之中。其词艺术风格多样,以豪放为主,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现存词六百多首,有词集《稼轩长短句》传世。今人辑有《辛稼轩诗文钞存》。 ► 794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