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诗

· 赵翼
李杜诗篇万人传,至今已觉不新鲜。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李杜:指李白和杜甫。

风骚:《诗经》中的“国风”和以《离骚》为代表的“楚辞”的并称,后代用来泛称文学。

翻译

李白和杜甫的诗篇曾经被成千上万的人传颂,到现在感觉已经不再那么新鲜了。国家代代都有很多有才情的人出现,他们各自在文坛引领风尚几百年。

赏析

这首诗反映了诗歌创作随着时代变化发展的观点。前两句指出即使是像李白、杜甫这样伟大的诗人,他们的作品流传久了也可能让人觉得不再有新鲜感。而后两句强调每个时代都会涌现出杰出的人才,他们会在一定时期内引领文学潮流,展现出文学发展的动态和更替性。诗人以开阔的视野和前瞻性的认识,表达了对文学不断推陈出新的信心和期待。这是一种具有积极意义和前瞻性的文学观点。

赵翼

赵翼

赵翼(1727年(丁未年)~1814年(甲戌年)1月10日)清代文学家、史学家、诗人。字云崧,一字耘崧,号瓯北,又号裘萼,晚号三半老人,汉族,江苏阳湖(今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人。乾隆二十六年进士。官至贵西兵备道。旋辞官,主讲安定书院。长于史学,考据精赅。论诗主“独创”,反摹拟。五、七言古诗中有些作品,嘲讽理学,隐寓对时政的不满之情,与袁枚、张问陶并称清代性灵派三大家。所著《廿二史札记》与王鸣盛《十七史商榷》、钱大昕《二十二史考异》合称“清代三大史学名著”。 ► 71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