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唐人句效古塞下曲

· 杨慎
长榆塞上接龟沙,碎叶城边建虎牙。 夜夜月为青冢镜,年年雪作黑山花。 苏武白头持汉节,文姬红泪泣胡笳。 可怜苜蓿迷征马,谁见蒲桃入内家。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长榆塞:古代边塞名,位于今内蒙古自治区境内。
  • 龟沙:指沙漠。
  • 碎叶城:古代西域城名,位于今新疆境内。
  • 虎牙:比喻险要的关口或地势。
  • 青冢:指昭君墓,位于今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南。
  • 黑山:山名,在今内蒙古自治区境内。
  • 苏武:西汉时期的著名使臣,曾被匈奴扣留十九年。
  • 汉节:汉朝的使节标志。
  • 文姬:即蔡文姬,东汉末年的女诗人,曾被匈奴掳走。
  • 胡笳:古代北方民族的一种乐器,常用于表达哀怨之情。
  • 苜蓿:一种草本植物,常用来喂养马匹。
  • 征马:战马。
  • 蒲桃:即葡萄。
  • 内家:指皇宫。

翻译

长榆塞与龟沙相接,碎叶城边建有险要的关口。 夜夜月光照耀着青冢,如同镜子一般,年年雪落在黑山上,犹如盛开的花朵。 苏武白发苍苍,依然手持汉朝的使节,文姬泪流满面,哀怨地吹奏着胡笳。 可怜的苜蓿草丛中,征马迷失了方向,谁曾见过葡萄被送入皇宫。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边塞的荒凉景象和历史人物的悲壮情怀。通过“长榆塞”、“龟沙”、“碎叶城”等地名的运用,勾勒出一幅边疆的辽阔图景。诗中“青冢镜”、“黑山花”的比喻,既展现了自然景观的美丽,又暗含了历史的沧桑。后两句通过对苏武和文姬的描写,表达了边塞将士的坚守与牺牲,以及被掳女子的哀愁。结尾的“苜蓿迷征马”、“蒲桃入内家”则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突出了边塞与内地的差异,以及边塞将士的艰辛与不易。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充满了对边塞生活的深刻感悟和对历史人物的深切同情。

杨慎

杨慎

杨慎,明代文学家,明代三大才子之一。字用修,号升庵,后因流放滇南,故自称博南山人、金马碧鸡老兵。杨廷和之子,汉族,四川新都(今成都市新都区)人,祖籍庐陵。正德六年状元,官翰林院修撰,豫修武宗实录,禀性刚直,每事必直书。武宗微行出居庸关,上疏抗谏。世宗继位,任经筵讲官。嘉靖三年,因“大礼议”受廷杖,谪戍终老于云南永昌卫。终明一世记诵之博,著述之富,慎可推为第一。其诗虽不专主盛唐,仍有拟右倾向。贬谪以后,特多感愤。又能文、词及散曲,论古考证之作范围颇广。著作达百余种。后人辑为《升庵集》。 ► 1556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