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代永觉作

千寻玉树旧元和,七子于今载咏歌。 高翥曾图溟海翮,閒居甘老碧山阿。 弧南辉映金茎润,婺宿光浮菊水波。 小阮漫随襕袖队,参差阶畔共婆娑。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千寻:形容极高或极长。寻,古代长度单位,八尺为一寻。
  • 玉树:传说中的仙树,也比喻才貌之美。
  • 元和:指唐宪宗年号,也泛指盛世。
  • 七子:指建安七子,东汉建安年间七位文学家的合称。
  • 高翥:高飞。
  • 溟海:神话传说中的海名。
  • 閒居:闲居。
  • 碧山阿:青山的曲折处。
  • 弧南:星名,弧矢星,又名天弓,在天狼星东南,共九星,八星如弓形,外一星像矢。
  • 金茎:用以擎承露盘的铜柱。
  • 婺宿:星宿名,即女宿,二十八宿之一。
  • 菊水:水名,在今河南省内乡县。
  • 小阮:指阮咸,西晋陈留尉氏人,阮籍之侄,与阮籍并称为“大小阮”。
  • 襕袖:古代士人的服装。
  • 参差:不齐貌。
  • 婆娑:盘旋舞动的样子。

翻译

千寻高的玉树象征着旧时的元和盛世,七位才子如今仍在吟咏歌唱。他们志向高远,曾梦想如溟海之鸟高飞,而今却甘愿闲居于青山的曲折之处。星光如弧矢般照耀,金茎更显润泽,婺宿的光辉映照在菊水之上,波光粼粼。小阮只是随着士人的队伍,衣袖飘飘,在阶畔参差不齐地共舞。

赏析

这首作品通过丰富的意象和典故,描绘了一幅文人雅士的生活画卷。诗中“千寻玉树”与“七子咏歌”展现了文人对盛世和文学传统的向往,而“高翥溟海”与“閒居碧山”则体现了他们内心的志向与现实的归隐。后两句以星象和自然景观为背景,寓意深远,表达了文人超脱世俗、追求精神自由的情怀。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展现了明代文人独特的审美追求和精神风貌。

黄公辅

明广东新会人,字振玺。万历四十四年进士,官御史,忤魏忠贤去官。后迁江西参政,分守宝庆,有政绩。 ► 54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