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胡虏:指北方的游牧民族。
- 往年来牧马:每年都来放牧马匹,这里指游牧民族的侵扰。
- 万里作长城:比喻能够守卫边疆,抵御外敌。
- 燕山:山脉名,位于今河北省北部,历史上是抵御北方民族入侵的重要屏障。
- 汉阁麒麟:指汉代的麒麟阁,阁中挂有功臣画像,这里比喻功名显赫。
- 剑佩炉烟:剑和佩饰在炉烟中显得更加鲜明,象征武将的英勇。
- 旌旗驿树:旌旗和驿站的树木,象征着军队的行进和驻扎。
- 华衮:古代帝王或高官的礼服,这里指尊贵的地位。
- 祖帐:古代送别时设的帐幕,这里指送别的场景。
翻译
北方的游牧民族每年都来侵扰,谁能守卫这万里边疆,成为坚固的长城? 燕山的草木都似乎在战斗,而汉代的麒麟阁中,只有功名显赫的人才能挂名。 剑和佩饰在炉烟中显得更加鲜明,旌旗和驿站的树木在春日晴朗中随风飘扬。 东方的百姓日夜仰望你的尊贵地位,送别的帐幕中,不必留恋离别的情感。
赏析
这首诗是黄廷用赠给山东巡抚王思质的,表达了对王思质守卫边疆、抵御外敌的期望和赞美。诗中通过“胡虏往年来牧马”和“谁能万里作长城”的对比,突出了王思质的重要职责和艰巨任务。后两句则通过描绘燕山、汉阁麒麟等意象,进一步强调了王思质的功名和地位。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表达了对王思质的敬仰和祝福。
黄廷用
明福建莆田人,字汝行,号少村、四素居士。嘉靖十四年进士。选庶吉士,授翰林检讨,历司经局洗马兼翰林侍讲,以言官论,出为衡州府通判,累官至工部右侍郎,又被论罢归。倭寇陷莆田,被俘,历五月乃得归。有《少村漫稿》。
► 557篇诗文
黄廷用的其他作品
- 《 贺上林徐监长双寿 》 —— [ 明 ] 黄廷用
- 《 赠万子材尹武进 》 —— [ 明 ] 黄廷用
- 《 元日试笔(己酉) 其二 》 —— [ 明 ] 黄廷用
- 《 壬寅十月再会同年陈戚畹宅 》 —— [ 明 ] 黄廷用
- 《 臬伯谢少溪先生表贺九庙事竣还职即席赋此为别时同饯于城曲梁园者侍御胡西汇司封张龙冈 》 —— [ 明 ] 黄廷用
- 《 赠文选许石城升南太常少卿之任 》 —— [ 明 ] 黄廷用
- 《 郑芝田席上对竹 》 —— [ 明 ] 黄廷用
- 《 赠学士张龙湖南冢宰之任 》 —— [ 明 ] 黄廷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