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城漫述次韵

寰宇未明分楚汉,鸿沟何以割西东。 师臣已授桥边日,猛士空歌沛上风。 他国閒情耽放鹤,几时竦翼驾征鸿。 乘春解缆归何处,杳在三山碧海中。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寰宇:整个宇宙,泛指世界。
  • 鸿沟:古代运河,比喻明显的界限或隔阂。
  • 师臣:指辅佐君主的臣子。
  • 桥边日:指历史上的关键时刻,这里特指张良在桥上遇见黄石公的典故。
  • 猛士:勇猛的战士。
  • 沛上风:指刘邦在沛县起兵的风云。
  • 閒情:闲适的心情。
  • 放鹤:放飞鹤鸟,比喻隐逸或超脱尘世。
  • 竦翼:振翅高飞。
  • 征鸿:远行的鸿雁,比喻远大的志向或旅途。
  • 解缆:解开缆绳,指启航。
  • :深远,不见踪影。
  • 三山:神话中的蓬莱、方丈、瀛洲三座仙山。
  • 碧海:碧蓝的大海,常用来形容仙境或遥远的地方。

翻译

世界尚未分明楚汉之争,鸿沟如何分割了东西。 辅臣已在那桥边的关键时刻,勇猛的战士空自歌颂着沛县的风云。 在他国,我闲适地放飞鹤鸟,何时才能振翅高飞,追随远行的鸿雁。 乘着春天的气息,解开缆绳,我将归向何方?远在三山碧海之中,杳无踪影。

赏析

这首作品通过对楚汉之争、历史典故的回顾,以及对个人志向和归宿的思考,展现了作者对历史变迁和个人命运的深刻感慨。诗中“寰宇未明分楚汉,鸿沟何以割西东”反映了历史的混沌与界限,而“师臣已授桥边日,猛士空歌沛上风”则体现了对英雄时代的怀念与对现实的无奈。后两句则转向个人情感,表达了对自由生活的向往和对未来归宿的迷茫与期待。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情感丰富,体现了明代诗歌的特色。

黄廷用

明福建莆田人,字汝行,号少村、四素居士。嘉靖十四年进士。选庶吉士,授翰林检讨,历司经局洗马兼翰林侍讲,以言官论,出为衡州府通判,累官至工部右侍郎,又被论罢归。倭寇陷莆田,被俘,历五月乃得归。有《少村漫稿》。 ► 557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