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日早朝

万年休历转三阳,听漏金门夜未央。 双阙鸣钟开宝雾,群公摇佩动文昌。 礼成元日随鹓鹭,乐奏钧天引凤凰。 共沐春光通御气,垂衣今喜见虞唐。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元日:农历正月初一,即春节。
  • 休历:指历法上的新年。
  • 三阳:指春天,因为春天是阳气上升的时期,故称“三阳”。
  • 听漏:古代用铜壶滴水来计时,听漏即听铜壶滴水的声音来判断时间。
  • 金门:指皇宫的门。
  • 未央:未尽,未已。
  • 双阙:古代宫殿前的高建筑物,通常左右各一,建成高台,台上起楼观。
  • 鸣钟:敲钟。
  • 宝雾:形容宫殿的华丽和神秘。
  • 群公:指朝中的大臣们。
  • 摇佩:佩玉摇动,古代官员常佩玉,行走时玉佩发出声响。
  • 文昌:指文昌星,古代认为是主持文运功名的星宿。
  • 鹓鹭:古代传说中的两种鸟,比喻朝官行列整齐有序。
  • 钧天:古代神话传说中天帝的居所,这里指宫廷中的音乐。
  • 凤凰:古代传说中的神鸟,象征吉祥。
  • 御气:指皇帝的气息或气象。
  • 垂衣:指皇帝无为而治,天下太平。
  • 虞唐:指古代的贤君虞舜和唐尧,这里比喻当时的皇帝。

翻译

在新年伊始,历法上的新年已经转到春天的气息,夜深人静时,我在金门前听着铜壶滴水的声音,时间似乎还未结束。宫殿前的双阙敲响了钟声,开启了华丽的神秘氛围,朝中的大臣们佩玉摇动,文运似乎也随之震动。随着朝官行列整齐有序,宫廷中的音乐奏响,引来了象征吉祥的凤凰。我们沐浴在皇帝的气息中,感受到无为而治的太平盛世,今天我们欣喜地见证了像虞舜和唐尧那样的贤君。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明朝元日早朝的盛况,通过丰富的意象和典雅的语言,展现了皇宫的庄严与神秘,以及朝臣的肃穆与尊贵。诗中“万年休历转三阳”一句,既表达了时间的流转,也寓意着新年的到来和春天的希望。后文通过“鸣钟”、“摇佩”等动作,以及“鹓鹭”、“凤凰”等象征,进一步以具象的场景来体现朝会的隆重和祥和。结尾的“垂衣今喜见虞唐”则是对当时皇帝的赞美,表达了诗人对太平盛世的向往和对贤君的敬仰。

黄廷用

明福建莆田人,字汝行,号少村、四素居士。嘉靖十四年进士。选庶吉士,授翰林检讨,历司经局洗马兼翰林侍讲,以言官论,出为衡州府通判,累官至工部右侍郎,又被论罢归。倭寇陷莆田,被俘,历五月乃得归。有《少村漫稿》。 ► 557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