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颂补遗九首治洪水
禹决九川,以距四海。
距川伊何,浚兹畎浍。
肇河积石,江岷汉嶓。
济淮入海,渭洛惟河。
其鱼发发,孔庶且有。
既汕于梁,亦获于笱。
播奏庶艰,登彼丘陵。
懋迁有无,化居是营。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禹:指大禹,中国古代传说中的治水英雄。
- 九川:指九条主要的河流。
- 距:通“拒”,阻挡,引导。
- 四海:指东、南、西、北四海,泛指天下。
- 浚:疏浚,挖掘。
- 畎浍:田间的水沟。
- 肇:开始。
- 积石:山名,在今青海省。
- 岷:岷山,在今四川省。
- 嶓:嶓冢山,在今甘肃省。
- 济:济水,古水名。
- 淮:淮河,古水名。
- 渭:渭河,古水名。
- 洛:洛河,古水名。
- 其鱼发发:形容鱼儿众多,活跃。
- 汕:用网捕鱼。
- 梁:鱼梁,一种捕鱼设施。
- 笱:捕鱼的竹笼。
- 播奏:播种。
- 庶艰:众多困难。
- 懋迁:贸易,交换。
- 化居:变化居住地,指迁徙。
翻译
禹治理九条大河,以阻挡洪水流向四海。 如何引导洪水入河?通过疏浚这些田间的水沟。 开始治理黄河从积石山,长江从岷山,汉水从嶓冢山。 济水、淮河流入大海,渭河、洛河则汇入黄河。 河中的鱼儿众多而活跃,既在梁上用网捕获,也在笱中捕得。 播种克服众多困难,登上那些丘陵。 通过贸易交换有无,迁徙居住地以适应变化。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大禹治水的壮丽场景,通过具体的河流名称和治水方法,展现了禹的智慧和勇气。诗中“禹决九川,以距四海”一句,即概括了禹治水的宏伟目标和策略。后文详细描述了禹如何通过疏浚河道、引导水流,以及治理具体河流的过程,体现了禹对水流的精准控制和对自然环境的深刻理解。诗的最后,通过描述丰收的景象和人民的生活改善,赞美了禹治水带来的积极社会影响。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是对大禹治水功绩的生动颂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