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夜行舟

望断青山夕照残,飘然一叶度更阑。 波浮皓月涛声细,帘入清风露气寒。 明灭渔灯依极浦,参差雁影落前滩。 升平不用刘琨舞,行路空嗟世上难。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望断:望到看不见,形容极目远望。
  • 夕照:傍晚的阳光。
  • 飘然:形容舟行轻快。
  • 一叶:比喻小船。
  • :经过,穿过。
  • 更阑:夜深。
  • 波浮:波浪上漂浮。
  • 皓月:明亮的月亮。
  • 涛声细:波浪声轻微。
  • 帘入:像帘子一样进入。
  • 露气寒:露水带来的寒气。
  • 明灭:忽明忽暗。
  • 渔灯:渔船上的灯火。
  • :靠近。
  • 极浦:遥远的水边。
  • 参差:不齐的样子。
  • 雁影:雁的影子。
  • 前滩:前面的沙滩。
  • 升平:太平盛世。
  • 刘琨舞:刘琨是东晋时期的将领,以舞剑闻名,这里指战乱时期的武力。
  • 行路:旅行,行走。
  • 空嗟:徒然叹息。
  • 世上难:世间的艰难。

翻译

远望青山,夕阳已残,我乘坐的小船轻快地穿过了夜深人静的时刻。波浪上漂浮着明亮的月光,波浪声轻微,清风带着寒露的气息像帘子一样进入船中。渔船上的灯火忽明忽暗,靠近遥远的水边,雁群的影子不齐地落在前面的沙滩上。在这太平盛世,不需要刘琨那样的武力,我只是在旅途中徒然叹息世间的艰难。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秋夜行舟的景象,通过“青山”、“夕照”、“皓月”、“涛声”等自然元素,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略带忧郁的氛围。诗中“飘然一叶度更阑”表达了舟行的轻快与夜深的静谧,而“明灭渔灯”与“参差雁影”则增添了画面的生动感。结尾的“升平不用刘琨舞,行路空嗟世上难”反映了诗人对太平盛世的感慨与对世间艰难的无奈,体现了诗人深沉的情感和对现实的深刻洞察。

黄梦鸿

黄梦鸿,字壮猷。番禺人。明神宗万历七年(一五七九)举人,官淮安府通判。事见清道光《广东通志》卷七五。 ► 4篇诗文

黄梦鸿的其他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