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极经世一元吟

· 邵雍
天地如盖轸,覆载何高极。 日月如磨蚁,往来无休息。 上下之岁年,其数难窥测。 且以一元言,其理尚可识。 一十有二万,九千馀六百。 中间三千年,迄今之陈迹。 治乱与废兴,著见于方策。 吾能一贯之,皆如身所历。
拼音 分享图 朗读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皇极经世:邵雍所著书名。邵雍运用易理和易教推究宇宙起源、自然演化和社会历史变迁。
  • 盖轸(zhěn):盖,车盖;轸,车底四面的横木。这里形容天地如大车的车盖和车轸,代表天地的形态与运转。意思是天地就如一辆大车的车盖和车轸,运转不息,包含万物。
  • 磨蚁:在磨上爬行的蚂蚁。这里比喻日月就像在磨盘上不停爬行的蚂蚁,不停循环往复。
  • 窥测:暗中观察、推测。这里说天地间岁年的计数难以预测探究。
  • 一元:古代的时间概念,邵雍认为一元是129,600年。
  • 著见: 明显地显现在。
  • 方策:即方册,指典籍、史书。
  • 一贯:原指孔子以 “忠恕” 之道贯穿于万事万物,这里指能够将各种知识或道理贯通起来。

翻译

天地就像那大车的车盖和车轸,它覆盖承载万物是何等高远无尽。日月如同在磨盘上爬行的蚂蚁,来来往往永不停歇。天地之下岁月的漫长过往,其中的年数实在难以窥探测算。暂且以“一元”这个时间概念来说,这里面蕴含的道理还是能够被认识理解的。一元时间总共是十二万九千六百(年),在这漫长时间的中间三千年,就是一直到如今留下的各种事迹。无论是国家的治理混乱还是兴盛衰败,都清清楚楚地记载在各类史书典籍之中。而我能够将这些事情都贯通理解,就好像亲身经历过一般。

赏析

这首诗开篇以宏大的意象,将天地比作车盖和车轸,生动展现天地的广阔与无尽,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和空间上的震撼感,构建出宇宙浩瀚的宏观背景。将日月比作磨蚁,形象且富有动感地描绘出日月的不停奔忙与永恒运转,让读者感受到时间的无尽流逝。

作者探讨了时间的漫长与难以捉摸。借助“一元”这一时间单位,从宏观角度审视历史的长远发展,进而呈现历史的沧桑变化,治乱兴衰更迭都在史书上留下记录。诗人强调自己能够洞悉和串联这一切,暗示了对宇宙规律和历史轨迹具备深刻而系统的认识。

整首诗洋溢着浓厚的哲理思索,展现邵雍超凡的宇宙观和历史观。语言简洁却蕴含深意,选取常见事物为喻体,通过形象类比,把抽象的时间、宇宙概念加以具体化表述,易于读者理解与感受。诗里蕴含着一种超越平凡生活的宏观视角,引领读者进入对天地、时间和历史的深度冥想,感悟到个体在浩瀚宇宙和漫长历史中的渺小,也不禁赞叹人类试图探寻宇宙奥秘和历史真相的伟大精神追求 。

邵雍

邵雍

字尧夫,北宋著名理学家、数学家、诗人,生于林县上杆庄(今河南林州市刘家街村邵康村,一说生于范阳,即今河北涿州大邵村),与周敦颐、张载、程颢、程颐并称北宋五子。天圣四年(1026年),邵雍16岁,随其父到共城苏门山,卜居于此地。宋仁宗康定元年(1040年),邵雍30岁,游历河南,因将父母葬在伊水(河南境内南洛水支流)之上,遂而成为河南(今河南洛阳)人。 少有志,喜刻苦读书并游历天下,并悟到"道在是矣",而后师从李之才学《河图》《洛书》与伏羲八卦,学有大成,并著有《皇极经世》《观物内外篇》《先天图》《渔樵问对》《伊川击壤集》《梅花诗》等。宋仁宗皇祐元年(1049年)定居洛阳,以教授为生。嘉祐七年(1062年),移居洛阳天宫寺西天津桥南,自号安乐先生。出游时必坐一小车,由一人牵拉。宋仁宗嘉祐与宋神宗熙宁初,两度被举,均称疾不赴。熙宁十年(1077年)病卒,终年六十七岁。宋哲宗元祐中赐谥康节。 ► 142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