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君子行

· 符锡
缊袍在众吾不耻,鳌峰特立有如此。 衣冠奕叶趾前美,作人闽郡由兹始。 玉□对酒高谈起,少年豪气今犹是。 前人峨豸照都市,泾县重看树桃李。 三峰一试魁多士,壮志髫龄簿剌史。 荆门捧檄为亲喜,远范苏湖尚谁拟。 诛茅缚屋颖江水,老狂自分长巳矣。 班行滥列适然尔,何幸尚友三君子。 骑驴过我室更迩,倾倒花前能复几。 去住加餐各珍重,明日怀人千万里。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缊袍(yùn páo):用乱麻做絮的袍子,古时为贫者所穿。
  • 鳌峰:指高耸的山峰。
  • 奕叶:累世,代代。
  • 趾前:指先前的成就或美德。
  • 玉□:此处缺字,可能是指玉杯或玉器。
  • 峨豸(é zhì):高耸的冠饰,指官员的服饰。
  • 泾县:地名,在今安徽省。
  • 桃李:比喻学生或弟子。
  • 魁多士:指科举考试中的状元或高第。
  • 髫龄(tiáo líng):幼年。
  • 簿剌史:指担任剌史的官员。
  • 荆门:地名,在今湖北省。
  • 捧檄:指接到任命文书。
  • 苏湖:指苏州和湖州,古代文化教育发达的地方。
  • 诛茅缚屋:指简陋的居所。
  • 颖江:江名,具体位置不详。
  • 班行:指官员的行列。
  • 滥列:指不配列于其中。
  • 骑驴:指简朴的出行方式。
  • 加餐:指多吃饭,保重身体。

翻译

我穿着破旧的袍子在众人中并不感到羞耻,因为我知道自己像那高耸的鳌峰一样特立独行。衣冠世代相传,先前的成就和美德令人赞叹,我在闽郡的教育事业由此开始。用玉杯饮酒,高谈阔论,少年时的豪气至今犹存。前人戴着高耸的冠饰在都市中显赫,我在泾县再次看到培养出的学生。三次在科举中取得优异成绩,壮志在幼年时就已立下,担任剌史的职位。在荆门接到任命文书,为了亲人的喜悦,我追求的是远大的范式,如苏州和湖州那样。简陋的居所建在颖江边,我这个老狂人自知已经到了尽头。虽然我在官员行列中不配列于其中,但幸运的是,我能够与三位君子为友。他们骑着驴子来到我的简陋居所,我们在花前倾心交谈,这样的时光还能有多少?无论去留,我们都应该多吃饭,保重身体,因为明天我们将在千万里之外怀念彼此。

赏析

这首作品表达了作者对于个人品德和志向的坚持,以及对于友情的珍视。诗中,“缊袍在众吾不耻”展现了作者不以物质贫乏为耻,而以精神独立为荣的态度。通过“鳌峰特立”、“衣冠奕叶”等意象,强调了家族传统和个人成就。诗的后半部分,通过对过去和现在的对比,以及对未来的展望,表达了作者对于教育事业的执着和对友情的深厚感情。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展现了作者的高尚情操和豪迈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