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声四韵

希圣亦常事,天人泯怨尤。 一经风雅颂,三代夏殷周。 自有南薰意,兼辞北阙忧。 先秦不足道,何肯并应刘。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希圣:仰慕圣人。
  • 天人:指天道与人道、自然与人为。
  • :消灭,丧失。
  • 怨尤:怨恨,责怪。
  • 风雅颂:《诗经》的三个部分。
  • 三代:指夏、商、周三个朝代。
  • 南薰:指南风,古代认为南风是养育万物的风。
  • 北阙:古代宫殿北面的门楼,是臣子等候朝见或上书奏事之处,也指朝廷。
  • 应刘:应玚和刘桢的并称,两人均为东汉末年文学家,“建安七子”之一。

翻译

仰慕圣人也是平常之事,天道与人道之间消除了怨恨与责怪。 一经《诗经》中的风雅颂,便能追溯到夏、商、周三代的历史。 自有南风养育万物的意愿,同时辞别北阙的忧虑。 先秦时期不值得一提,何必还要与应玚和刘桢相提并论。

赏析

这首作品表达了作者对古代文化的敬仰和对现实政治的超脱态度。诗中,“希圣”与“天人泯怨尤”体现了作者对圣人境界的向往和对天人和谐的追求。通过对“风雅颂”和“三代”的提及,作者展现了对古代文化的深厚了解和尊重。而“南薰意”与“北阙忧”则巧妙地表达了作者既怀有养育万物的理想,又对朝廷政治持有超然态度。最后,对“先秦”和“应刘”的贬低,反映了作者对当时文学的不满和对古代文学的推崇。整体上,诗歌语言凝练,意境深远,表达了作者对古代文化的深厚情感和对现实的超然态度。

许国佐

许国佐,字班王,一字钦翼,号旧庵。揭阳人。性豪宕不羁,嗜酒,工诗。明思宗崇祯四年(一六三一)进士。授富顺县知县,升兵部主事,累官郎中。遣戍,乞归养。清世祖顺治三年,刘公显破揭阳,母被拘。国佐自缚前往,请以身代,并系之,拷掠无完肤,厉声大骂而死。时以为死孝云。有《百洲堂集》、《蜀弦集》、《旧庵拙稿》、《班斋数句话》。清康熙《潮州府志》卷九上、清乾隆修《潮州府志》卷二九有传。 ► 9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