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翟宪副登粤秀山
昔人当此歌还舞,那知今作禅林幽。
因山筑台几十仞,绮罗烂熳青云头。
伯图一逐春云散,建节衮衮来诸侯。
兴公每作长往意,安石或蕴苍生谋。
白云悠悠自来去,高风一堕三千秋。
梵王宫殿半风雨,中间擅越谁继修。
兴废百年如走马,光阴多少逐东流。
争似仙境不在远,往往泛海寻丹丘。
只如此山在城郭,上有仙迹下龙湫。
风月连床禅味淡,松风一径翠烟浮。
我家此去才咫尺,瘦藤扶病每冥搜。
观迹虽同鹿门隐,壮心犹抱魏阙忧。
姑苏瞿公真磊落,一掬和气春云浮。
法星几载照南粤,硕德宜作济川舟。
居官只饮广州水,寻幽还慕远公俦。
伤心烽火频年起,四望茫茫郭垒稠。
斯民凋瘵若大旱,碧天怅望云油油。
昔人论治亦可畏,廉耻道丧此其尤。
履霜为戒贵在早,未及风雨宜绸缪。
但于一念在经济,浮云富贵非所求。
浩歌长赋岂不能,肩舆或可陪鸣驺。
一榻在公知不少,高谊愧我非周球。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禅林:指佛教寺庙。
- 绮罗:华丽的丝织品,这里形容建筑华丽。
- 伯图:指古代的图谋或计划。
- 建节:指建立功业。
- 兴公:指有志向的人。
- 安石:指有智慧和谋略的人。
- 梵王宫殿:指佛教寺庙。
- 擅越:超越,这里指超越前人。
- 走马:形容时间过得快。
- 丹丘:传说中的仙境。
- 龙湫:指深潭或瀑布。
- 魏阙:指朝廷。
- 法星:指有德行的人。
- 济川舟:比喻能帮助国家渡过难关的人才。
- 远公俦:指志同道合的朋友。
- 凋瘵:指人民生活困苦。
- 碧天怅望:形容心情忧郁地望着天空。
- 廉耻道丧:指道德沦丧。
- 履霜:比喻防患于未然。
- 绸缪:指事先做好准备。
- 经济:指治理国家。
- 浮云富贵:比喻视富贵如浮云,不重视。
- 鸣驺:指骑马的随从。
- 周球:指周到的关怀。
翻译
昔人在此歌舞,却不知如今这里已成了幽静的寺庙。因山而建的台子高达数十丈,建筑华丽,仿佛在青云之上。古代的图谋已随春云消散,而今功业建立,各方诸侯纷纷来访。有志之士常怀长远的理想,智者则或藏有治国之策。白云自由飘荡,高风一吹便是三千年。寺庙历经风雨,中间又有谁能继承修缮?兴废百年如走马,光阴流逝如东流。不如寻找仙境,常有人泛海寻访丹丘。就像这座山就在城郭之中,山上有仙迹,山下有龙湫。风月相伴,禅意淡泊,松风一路,翠烟缭绕。我家离此不远,常扶病杖探访。虽隐居如鹿门,但心中仍怀朝廷之忧。姑苏的瞿公真是磊落,和气如春云。他德行高照南粤,宜作济世之舟。居官只饮广州水,寻幽仍慕志同道合之友。伤心于战火频起,四望城郭重重。人民生活困苦如大旱,忧郁地望着天空。古人论治国之道亦可畏,道德沦丧是其尤。防患于未然,未及风雨时宜做好准备。只求治理国家,视富贵如浮云。长歌赋诗岂不能,或可骑马随行。在公之处知不少,高谊却愧非周到关怀。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粤秀山的描绘,展现了历史的变迁与人生的感慨。诗中,“昔人”与“今作”形成对比,突出了时间的流逝和事物的变化。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写,如“白云悠悠”、“松风一径”,表达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世俗的淡漠。同时,诗中也透露出对国家和社会的关心,如“壮心犹抱魏阙忧”、“斯民凋瘵若大旱”,体现了诗人的社会责任感和忧国忧民的情怀。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情感丰富,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学功底和人文关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