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寅中秋日同邹仪生张禹公集饮郭先生馆登水明楼时翁山别出期菊里元孝不至校书小梧泣诉赎身

· 梁宪
东湖几度共相期,把臂清秋每恨迟。 万树芙蓉迷渡口,一船箫鼓出江湄。 交游散落音书杳,踪迹飘零剑佩知。 起舞夜深添意气,尊前犹自惜蛾眉。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甲寅:古代干支纪年法中的一个年份,具体对应现代哪一年需要根据历史年表查询。
  • 东湖:地名,可能指某个具体的湖泊或地区。
  • 把臂:握手,表示亲密。
  • 芙蓉:荷花。
  • 箫鼓:古代的乐器,箫和鼓,常用于伴奏或庆典。
  • 江湄:江边。
  • 交游:交往的朋友。
  • :遥远,无法触及。
  • 剑佩:佩剑,古代文人常佩剑以示身份。
  • 起舞夜深:深夜中起舞,形容豪放不羁的生活态度。
  • 尊前:酒杯前,指宴席上。
  • 蛾眉:古代对美女眉毛的美称,这里可能指美女或美好的事物。

翻译

我们曾多次约定在东湖相聚,每次在秋天握手相见时总是感到时间过得太慢。湖边的万朵荷花迷住了渡口,一艘船上箫鼓声声,驶出江边。朋友们散落四方,音信全无,我们的行踪飘忽不定,只有佩剑知晓。深夜中起舞增添了豪情,宴席上依旧珍惜眼前的美好。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诗人与朋友们在东湖相聚的情景,通过“万树芙蓉迷渡口,一船箫鼓出江湄”的生动描写,展现了秋日湖光山色的美丽和朋友们欢聚的愉悦。诗中“交游散落音书杳,踪迹飘零剑佩知”反映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和对离散的感慨。结尾的“起舞夜深添意气,尊前犹自惜蛾眉”则表现了诗人即使在深夜中也不减豪情,对美好事物的珍惜之情。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表达了诗人对友情和美好生活的向往与珍视。

梁宪

梁宪,字绪仲。东莞人。明思宗崇祯间任推官。后栖隐罗浮。著有《梁无闷集》、《黄冠闷语》。事见民国张其淦《东莞诗录》卷二二。梁宪诗,以北京图书馆藏清初刻本《梁无闷集》为底本。 ► 154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