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赵汝存宿大关山洞借食僧家

· 温纯
簇锦传灯照眼明,兴来披豁总关情。 观风转向云岩下,得侣何妨鸟道行。 辟谷山中容我住,采芝方外有僧迎。 逢人说尽金银气,谁向空门问此生。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簇锦:形容色彩鲜艳、繁花似锦的景象。
  • 传灯:佛教用语,指传递佛法,这里比喻僧人传递的光明或智慧。
  • 照眼明:形容事物明亮,引人注目。
  • 披豁:敞开,这里指心情开朗。
  • 关情:牵动情感。
  • 观风:观察风向,这里比喻观察形势或风气。
  • 云岩:山岩高耸入云,形容山势险峻。
  • 得侣:找到伴侣或同伴。
  • 鸟道:形容道路险峻,只有鸟儿才能飞过。
  • 辟谷:道教修炼方法,指不食五谷以求长生。
  • 采芝:采摘灵芝,道教中象征修炼成仙的行为。
  • 方外:世俗之外,指僧侣或道士的生活。
  • 空门:佛教,指出家修行。
  • 金银气:世俗的富贵气息。

翻译

繁花似锦,僧人传递的光明照亮了眼前,兴致一来,心情开朗,总是牵动着情感。 观察形势转向云雾缭绕的山岩之下,找到伴侣,何妨一同行走那险峻的鸟道。 在山中,我愿住下,不食五谷,有僧人迎接我采摘灵芝。 逢人便谈论世俗的富贵,但有谁会向空门询问此生的意义呢?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大关山洞与僧人共宿时的所见所感。诗中,“簇锦传灯”与“照眼明”形象地描绘了僧人传递佛法的光明景象,表达了诗人对佛法的向往和对自然美景的欣赏。后句中的“观风转向云岩下”和“得侣何妨鸟道行”则展现了诗人对险峻山路的勇敢面对和对同伴的珍视。最后两句则反映了诗人对世俗富贵的淡漠和对佛教生活的思考,体现了诗人超脱世俗、追求精神自由的情怀。

温纯

明陕西三原人,字景文,一字叔文,号一斋。嘉靖四十四年进士。授寿光知县,征迁户科给事中。累迁至左都御史。时矿税使四出,所至作恶多端。纯屡疏陈,不报。曾倡诸大臣伏阙泣请罢矿税。后以与首辅沈一贯不合,力请致仕。卒谥恭毅。有《温恭毅公集》。 ► 227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