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日杂咏三首

满目悲生事,玄阴梗夕晖。 对村灯焰冷,穿幄笛声微。 改火仍逋旧,饥年半习非。 枉教啼络纬,勤织也无衣。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玄阴:深邃的阴暗,这里指冬日的阴冷。
  • :阻塞。
  • 夕晖:夕阳的光辉。
  • :帐篷。
  • 改火:古代一种祭祀活动,这里指改变生活方式。
  • :逃避,这里指遗留。
  • 饥年:饥荒的年份。
  • 习非:习惯于错误或不正常的状态。
  • 络纬:纺织娘,一种昆虫,常用来比喻勤劳。

翻译

满眼所见都是令人悲伤的生活景象,冬日的阴冷阻隔了夕阳的余晖。对着村中的灯光,感觉冷清而凄凉,穿过帐篷的笛声也显得微弱无力。即使改变了生活方式,仍有许多旧习惯难以摆脱,饥荒的年份让人习惯了不正常的生活。尽管纺织娘勤奋地织布,但仍然没有衣服可穿。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冬日里贫困和凄凉的生活景象,通过“满目悲生事”和“玄阴梗夕晖”等意象,传达出深沉的哀愁。诗中“对村灯焰冷,穿幄笛声微”进一步以冷清的灯光和微弱的笛声,加深了孤独和无助的氛围。后两句“改火仍逋旧,饥年半习非”反映了即使在艰难中尝试改变,旧有的困境和习惯依然难以摆脱。结尾的“枉教啼络纬,勤织也无衣”则以纺织娘的勤劳却无果,象征了生活的无奈和艰辛。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表达了作者对贫困生活的深刻体验和无奈感慨。

张邦奇

明浙江鄞县人,字常甫,号甬川,别号兀涯。弘治十八年进士。授检讨,出为湖广提学副使。嘉靖间为吏部侍郎,人不可以干私。官至南京兵部尚书,参赞机务。学宗程朱,躬修力践。与王守仁友善,论学则不合。卒谥文定。有《学庸传》、《五经说》、《兀涯汉书议》、《环碧堂集》、《纾玉楼集》及《四友亭集》。 ► 67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