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残雷琴铭

破天一声挥大斧,干断柯折皮骨腐,纵作良材遇已苦。 遇已苦,呜咽哀鸣莽终古!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干(gān)**:这里指琴身。
  • 柯(kē):树枝。这里指琴的琴身部位相关结构 。
  • 莽(mǎng)终古:长久。莽,很、非常的意思;终古意思是久远、永远。

翻译

破开天际传来一声巨响如挥动大斧(指雷劈琴身),琴身琴木都被折断,皮骨也已腐朽,即使曾是优良的木材,遭遇也太悲惨。遭遇如此凄惨,在长久岁月里发出呜咽哀鸣!

赏析

这首《题残雷琴铭》是谭嗣同题于自己所得因雷击而残损之琴上的铭文。诗开篇以“破天一声挥大斧”这一大气磅礴的描写,生动呈现出琴遭受雷击时那种震撼的场景。“干断柯折皮骨腐”则细腻地描绘出琴身遭受重创的惨状,突出强调了琴所经历的磨难。“纵作良材遇已苦”由对琴遭受雷击这一外在打击的描绘,转而引发对即使琴原本是优良材料但仍难逃厄运的感慨。后半部分“遇已苦,呜咽哀鸣莽终古!”重复强调厄运之苦,设想残损的琴发出长久而悲切的声音 ,似在倾诉这份无尽伤痛。谭嗣同在此采用托物言志的手法,借这残损的雷琴表达自己怀才不遇以及对当时社会现状的不满与悲愤 ,体现出他内心痛苦与无奈,同时也透露着不被理解但始终心系家国命运、志在改变却倍感艰难的复杂情感。

谭嗣同

谭嗣同

谭嗣同,湖南浏阳人,是中国近代资产阶级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维新志士。少时师从欧阳中鹄,后加入维新派。他主张中国要强盛,只有发展民族工商业,学习西方资产阶级的政治制度。公开提出废科举、兴学校、开矿藏、修铁路、办工厂、改官制等变法维新的主张。写文章抨击清政府的卖国投降政策。1898年参加领导戊戌变法,失败后被杀,年仅三十四岁,与杨锐,刘光第,林旭,杨深秀和康广仁并称为“戊戌六君子”。代表作品有《仁学》、《狱中题壁》、《寥天一阁文》、《莽苍苍斋诗》、《远遗堂集外文》等。 ► 7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