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王虞石侍御还朝

已濡大泽布炎方,却望红云指帝乡。 但有攀辕填委巷,那堪把酒上河梁。 径花踏处如承露,台柏攀时尽染霜。 明发挂帆从此别,法星高耀紫薇傍。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rú):沾湿,润泽。
  • 大泽:大湖沼,此处可理解为广泛的恩泽。
  • 炎方:泛指南方炎热地区。
  • 帝乡:皇帝住的地方,也就是京城。
  • 攀辕:拉住车辕,不让车前行,指挽留离任的地方官。
  • 填委巷:充满街巷。
  • 那堪:怎堪,怎能忍受。
  • 河梁:桥,这里指送别之地。
  • 径花:小路旁的花。
  • 承露:承接甘露,此处或指露水。
  • 台柏:古代御史台所植的柏树,此处代指御史(侍御)。
  • 明发:黎明,平明。
  • 法星:星名,古代认为此星主管诉讼与刑罚,这里代指王虞石侍御。
  • 紫薇:星宿名,代指皇宫。

翻译

已经将广泛的恩泽散布到南方炎热之地,却望着红色的云彩指向京城。 只看到挽留的人们填满了街巷,怎能忍受在送别之地端起酒杯。 踩踏小径旁的花时如同承接露水,攀登御史台柏树时都被霜所染。 黎明时分挂起船帆从此分别,您(王虞石侍御)就如法星高挂在紫薇星旁闪耀。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送别诗,送王虞石侍御还朝任职。诗的首联写王虞石在南方完成使命后准备返京,“已濡大泽布炎方,却望红云指帝乡”,既点明了他的功绩,又表达了他对京城的向往。颔联“但有攀辕填委巷,那堪把酒上河梁”,描绘了民众对他的挽留以及送别的场景,体现出他深受百姓爱戴。颈联“径花踏处如承露,台柏攀时尽染霜”,通过对路径之花和御史台柏树的描写,暗示王虞石侍御的行程艰辛以及他的刚正廉洁。尾联“明发挂帆从此别,法星高耀紫薇傍”,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祝福,希望他在朝廷中能够发挥重要作用,如法星闪耀在紫薇星旁。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开阔,用典自然,表现了诗人对友人的深厚情谊和对其未来的美好祝愿。

韩日缵

明广东博罗人,字绪仲。万历三十五年进士,除检讨。累迁至礼部尚书。时宦官用权,人皆畏其凶焰,独日缵坦然处之。后充经筵讲官,得熹宗称善。卒谥文恪。 ► 507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