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尚子

· 边贡
意气凭凌一当百,关西儒生五陵客。 少年学书复学剑,老大蹉跎双鬓白。 门下诸生半赐麻,闺中小妇犹炊麦。 布衣东来谒天子,春日醉卧长安陌。 陌头花絮夕纷纷,琼阁如天隔紫云。 浩歌翩然却归去,眼底谁是平原君。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意气凭凌:意气高昂,气势凌人。凭凌(píng líng),仗势欺人,侵凌。
  • 关西儒生:指来自关西地区的读书人。
  • 五陵客:指富家子弟或豪侠之人。
  • 蹉跎(cuō tuó):光阴白白地过去。
  • 赐麻:唐宋时诏书以黄、白麻纸书写,凡颁赦、授官、贬官等制书用白麻纸,青词、祭文、德音等用黄麻纸,此处代指被授予官职。
  • 炊麦:煮麦粒为食,形容生活贫困。

翻译

这个人意气高昂,气势凌人,一人可当百人,他是来自关西的读书人,也是富家子弟般的豪侠之人。 少年时既学习书法又学习剑术,可到了年老时,却虚度光阴,两鬓斑白。 他的门下学生有一半被授予了官职,而他家中的妻子却还在煮麦粒为食,过着贫困的生活。 他穿着平民的衣服从东方来拜见天子,在春天的日子里,醉卧在长安的街道上。 街头的花絮在傍晚纷纷扬扬地飘落,华丽的楼阁如同在天上一般,隔着紫色的云彩。 他放声高歌,潇洒地转身归去,在他眼中,谁是像平原君那样的人呢?

赏析

这首诗塑造了一个颇具豪气但又怀才不遇的人物形象。诗的前两句描绘了主人公的意气风发和不凡气概。接着叙述他少年时的努力以及老大时的蹉跎和生活的困顿,形成鲜明的对比。“门下诸生半赐麻,闺中小妇犹炊麦”这两句,进一步强调了他的门生有所成就,而自己的家庭却贫困的状况,反映出他内心的苦闷和无奈。后面几句通过描写长安的景色和主人公的行为,表现出他的豪放不羁和对世俗的超脱。整首诗语言流畅,意境宏大,情感复杂,既有对主人公壮志未酬的惋惜,也有对其洒脱态度的赞美。

边贡

边贡

明山东历城人,字廷实,号华泉。弘治九年进士。除太常博士,擢兵科给事中,峻直敢言。迁卫辉、荆州知府,颇有政绩。嘉靖时累官至南京户部尚书。久官留都,优闲无事,日夜游赏,遭劾罢归。好藏书,搜访金石古文尤富,一夕毁于火,遂病重而卒。善诗文,风格婉约,与李梦阳、何景明等称“前七子”。有《华泉集》。 ► 1459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