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阳前一日同汝载登城北台兼怀邓玄度给谏

炎岭秋迟菊未开,重阳先日此登台。 斗边剩有双龙在,蓟北曾无一字来。 细雨微芜荒欲尽,高崖曲垒折犹回。 明朝胜事看如昨,点检萸囊映酒杯。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炎岭:炎热的山岭。
  • 重阳:我国传统节日,农历九月初九,有登高、赏菊等习俗。
  • :星斗,泛指天空。
  • 剩有:犹有。
  • 双龙:这里可能指的是两颗星星,也可能有其他象征意义。
  • 蓟北:泛指蓟州以北地区,常为边塞之地,此指邓玄度所在之处。
  • 微芜:微小的荒芜的草木。
  • 萸囊:盛茱萸的袋子。古俗重阳节佩茱萸,以祛邪辟恶。(萸,yú)

翻译

炎热的山岭上秋天来得晚,菊花还未开放,在重阳节的前一天我和你一同登上城北的高台。天空中还剩下两颗像龙一样的星星,而在蓟北的邓玄度给谏却没有一封信传来。细雨中微小荒芜的草木几乎就要完全荒凉了,高崖上曲折的壁垒虽然残破却依旧蜿蜒。明天美好的事情就好像昨天发生的一样,我检查着盛茱萸的袋子,映照在酒杯中。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绘重阳前夕登台所见之景,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思念以及对时光流逝的感慨。诗的首联点明了时间和地点,以及重阳登高的习俗。颔联通过“双龙在”和“无一字来”的对比,表现出对友人的牵挂和期盼。颈联描写了细雨中荒芜的景象和高崖上的壁垒,营造出一种苍凉的氛围。尾联则寄托了对明日重阳佳节的期待,同时“点检萸囊映酒杯”也体现了诗人对传统习俗的重视和对生活的热爱。整首诗情景交融,意境深远,语言简练而富有韵味。

韩上桂

明广东番禺人,字孟郁,号月峰。幼时家贫,喜读书。向人借《二十一史》,浏览一月,即默识大略。万历二十二年中举。授国子监丞。转永平府通判。巡抚方一藻以其才荐。崇祯末闻帝死讯,愤恨死。 ► 493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