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乡察院夜次壁间韵

· 储巏
徘徊沙苑夕,更喜驷星明。 杂虏犹遮塞,王师未筑城。 春田榛莽迹,夜枕鼓鼙声。 宛种虽神骏,何须慕汉京。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沙苑:地名,在今陕西大荔南洛、渭两河之间,东西八十里,南北三十里。其地多沙草,宜畜牧。
  • 驷星:指房星,古人认为此星象征着天马,故用以指神马或骏马。在这里应是指天象,寓意吉祥。
  • 杂虏:旧时对边疆少数民族的蔑称。
  • 遮塞:堵塞,阻挡。
  • 榛莽:丛生的草木。
  • 鼓鼙(pí):古代军中常用的乐器,指大鼓和小鼓,这里代指战争的声音。
  • 宛种:指宛地的良马。宛,古代西域国名,产良马。

翻译

在沙苑徘徊直到傍晚,更欣喜看到象征吉祥的驷星明亮闪耀。 边疆的少数民族仍然阻塞着边塞,国家的军队还没有筑起边城。 春天的田野布满了丛生的草木,夜晚睡觉时枕着战争的鼓声。 宛地的骏马虽然神勇,但又何必羡慕京城呢。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边疆的景象以及诗人的一些思考。诗的首联通过“徘徊沙苑夕”点明时间和地点,“更喜驷星明”则表达了一种在困境中看到希望的情感。颔联描述了边疆的紧张局势,外族仍然对边塞构成威胁,而边城尚未建好,表现出对国家安全的担忧。颈联“春田榛莽迹,夜枕鼓鼙声”,进一步强调了边疆的荒芜和战争的氛围。尾联“宛种虽神骏,何须慕汉京”,有一种在艰难环境中保持独立和自信的态度,骏马虽然神勇,但不一定要向往京城,或许也暗示了诗人对边疆地区自身价值的一种认同。整首诗意境苍凉,透露出诗人对边疆局势的关注和思考。

储巏

明扬州府泰州人,字静夫,号柴墟。成化二十年进士。授南京吏部考功主事,改郎中。历太仆卿、左佥都御史、户部侍郎,所至宿弊尽革。愤刘瑾所为,引疾求去,后起为吏部左侍郎,卒于官。博通古今,工诗文,淳行清修,好推引知名士。嘉靖初赐谥文懿。有《柴墟集》。 ► 194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