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岩扇头次泉斋韵
黄尘走名都,白日触隆景。
云山忽当眼,便自出人境。
翛然蹇驴翁,细路转岩岭。
疏林划空明,一笑得人影。
我家柴墟旁,南望长引领。
烟萝绕茅屋,江月闲渔艇。
栖栖恐无成,题诗聊自省。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黄尘:指飞扬的尘土,这里代指尘世的纷扰。
- 名都:著名的城市,大都市。
- 隆景:浓烈的日光。
- 触:这里指接触、感受到。
- 云山:云雾缭绕的山。
- 当眼:出现在眼前。
- 人境:人间,尘世。
- 翛(xiāo)然:无拘无束、自由自在的样子。
- 蹇(jiǎn)驴翁:骑着跛脚驴的老人。
- 细路:狭小的道路。
- 柴墟:地名。
- 引领:伸长脖子(远望)。
- 烟萝:指烟雾笼罩的藤萝。
- 栖栖(xī xī):忙碌不安的样子。
翻译
在尘世的纷扰中奔走于大都市,白日里感受到浓烈的日光。 云雾缭绕的山忽然出现在眼前,就仿佛自己离开了人间尘世。 自由自在的骑驴老人,沿着狭小的山路转过岩岭。 稀疏的树林透出明亮的光线,微微一笑便看到了自己的影子。 我家在柴墟旁边,向南望去常常伸长脖子远望。 烟雾笼罩的藤萝环绕着茅屋,江上的明月映照着悠闲的渔船。 忙碌不安地担心一事无成,题下这首诗姑且自我反省。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绘在名都中的纷扰与遇到云山美景后的超脱感受,形成鲜明对比,表现出诗人对宁静自然的向往和对尘世生活的反思。诗中“黄尘走名都,白日触隆景”写出了都市的喧嚣与炎热,而“云山忽当眼,便自出人境”则展现了大自然的美好,使人仿佛超脱尘世。“翛然蹇驴翁,细路转岩岭”刻画了一个自在的老人形象,增添了诗中的闲适氛围。“疏林划空明,一笑得人影”以简洁的语言描绘出山林的明亮与诗人的愉悦。后半部分诗人表达了对家乡柴墟的思念以及对自己人生的思考,“烟萝绕茅屋,江月闲渔艇”营造出宁静、美好的乡村景象,与前文的名都形成对比。最后“栖栖恐无成,题诗聊自省”则体现了诗人对自己生活的担忧和反思。整首诗意境优美,情感真挚,语言简练,将诗人对自然、家乡和人生的感悟融为一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