磨台山中

· 储巏
墙低林木疏,马上见山麓。 朝阳晒我背,蹊径纡且复。 徐驱喜崖豁,稍上惊峰独。 何当陟其巅,一骋远游目。 阆风眇昆丘,万里疑可缩。 翻思下土人,谁与洗炎燠。 岁旱不为霖,白云满幽谷。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储巏(chǔ quán):明代文学家、官员。
  • 山麓(shān lù):山脚下。
  • 蹊径(xī jìng):小路。
  • (yū):弯曲、曲折。
  • (zhì):登上。
  • (chěng):放开,尽量展开。
  • 阆风(láng fēng):传说中神仙居住的地方。
  • (miǎo):高远。
  • 昆丘:昆仑山,古代传说中的神山。
  • (yù):热。

翻译

墙很低,树木也比较稀疏,骑在马上就能看到山脚下。 早晨的阳光晒着我的后背,小路弯弯曲曲且不断延伸。 缓缓驱马前行,欣喜地看到山崖开阔,再稍微向上,惊讶于山峰的独立高耸。 什么时候能够登上山顶,尽情地放开远望的目光呢。 那阆风的高远、昆丘的神奇,让人觉得万里的距离似乎都可以缩短。 想到下界的人们,谁能为他们洗去炎热呢。 天气干旱时不能降下甘霖,只有白云布满幽深的山谷。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磨台山中的所见所感。诗的开头,通过“墙低林木疏,马上见山麓”简洁地勾勒出周围的环境。接下来,诗人描述了在山中小径上的行程,以及沿途所见的景色,如“朝阳晒我背,蹊径纡且复”“徐驱喜崖豁,稍上惊峰独”,展现了山路的曲折和山峰的独特。“何当陟其巅,一骋远游目”表达了诗人对登上山顶、远望景色的期待。“阆风眇昆丘,万里疑可缩”则富有想象力地表达了对仙境的向往,以及那种广阔视野所带来的感受。同时,诗人也心系下界百姓,“翻思下土人,谁与洗炎燠”体现了他的忧民之心。最后两句“岁旱不为霖,白云满幽谷”,以干旱时不降甘霖,只有白云布满山谷的情景,增添了一丝无奈之感。整首诗意境清新,既有对自然景色的描绘,又有对民生的关怀,情景交融,富有韵味。

储巏

明扬州府泰州人,字静夫,号柴墟。成化二十年进士。授南京吏部考功主事,改郎中。历太仆卿、左佥都御史、户部侍郎,所至宿弊尽革。愤刘瑾所为,引疾求去,后起为吏部左侍郎,卒于官。博通古今,工诗文,淳行清修,好推引知名士。嘉靖初赐谥文懿。有《柴墟集》。 ► 194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