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秋十八咏效晚唐体和邓玄度给谏秋柳

当年学步试娇娆,此日残妆恨寂寥。 风袭纨罗衣渐薄,露抛金粉气全销。 扁舟游女劳相忆,去国骚人枉见招。 独守空房双蒂断,寸心谁为寄归潮。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娇娆(jiāo ráo):柔美妩媚的样子。 纨罗(wán luó):泛指精美的丝织品。 金粉:妇女妆饰用的铅粉。

翻译

当年像在学步般试着展现柔美妩媚的姿态,如今这残败的妆容只让人感到无限寂寥。秋风吹拂着精美的丝衣,衣衫渐渐单薄,露水抛洒,妇女妆饰用的铅粉之气也全然消散。乘坐扁舟的出游女子让人徒然相忆,离开国都的骚人也只能是枉自被召唤。独自守着空房,如同秋柳的双蒂已断,这寸心又有谁能为我寄往归家的潮水中呢。

赏析

这首诗以秋柳为喻,抒发了悲秋之情和身世之慨。诗的首联通过对比当年的娇娆和今日的寂寥,表现出时光的变迁和事物的兴衰。颔联进一步描绘秋柳在秋风和露水中的凄凉景象,烘托出一种萧瑟的氛围。颈联中“扁舟游女劳相忆”表达了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和思念之情,而“去国骚人枉见招”则可能暗示了诗人自己的身世漂泊和不被重用的感慨。尾联以秋柳独守空房,双蒂断落,象征着孤独和寂寞,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归宿的渴望和内心的迷茫。整首诗意境凄美,情感深沉,用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秋柳的形象,同时也寄托了诗人丰富的情感。

韩上桂

明广东番禺人,字孟郁,号月峰。幼时家贫,喜读书。向人借《二十一史》,浏览一月,即默识大略。万历二十二年中举。授国子监丞。转永平府通判。巡抚方一藻以其才荐。崇祯末闻帝死讯,愤恨死。 ► 493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