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竦(sǒng):恭敬,肃敬。
- 鸠杖:杖头刻有鸠形的拐杖。在古代,鸠杖是赐予老者的一种荣誉象征。
- 洪崖:传说中的仙人。
翻译
朝中官员们对御史姜公恭敬有加,他在林间已近百岁犹如神将。 曾经的同官都已不在人世,他对异世之事似乎也已淡忘。 他还能清晰地辨认蝇头小字,使得鸠杖也增添光彩。 仙人洪崖如今仿佛可见,但未必是因为有什么神奇的丹方。
赏析
这首诗是归有光为九十六岁的姜御史所写。诗的首联通过“柱后千寮竦”表现出姜御史的威望,“林间百岁将”则突出了他的高寿。颔联“同官皆不在,异世已如忘”,传达出一种岁月流逝、人事已非的感慨。颈联“犹辨蝇书细,能令鸠杖光”,进一步描述姜御史虽年事已高,但视力尚好,也暗示了他的精神矍铄,使鸠杖都有了光彩。尾联“洪崖今可见,未必有丹方”,以传说中的仙人洪崖作比,说姜御史的高寿或许并非是因为有什么神奇的丹方,而是其自身的修养和品德所致。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邃,既表达了对姜御史的敬仰,也蕴含了对人生和岁月的思考。

归有光
归有光,明代官员、散文家。字熙甫,又字开甫,别号震川,又号项脊生,汉族,江苏昆山人。嘉靖十九年举人。会试落第八次,徙居嘉定安亭江上,读书谈道,学徒众多,60岁方成进士,历长兴知县、顺德通判、南京太仆寺丞,留掌内阁制敕房,与修《世宗实录》,卒于南京。归有光与唐顺之、王慎中两人均崇尚内容翔实、文字朴实的唐宋古文,并称为嘉靖三大家。由于归有光在散文创作方面的极深造诣,在当时被称为“今之欧阳修”,后人称赞其散文为“明文第一”,著有《震川集》、《三吴水利录》等。
► 137篇诗文
归有光的其他作品
- 《 海上纪事十四首 其七 》 —— [ 明 ] 归有光
- 《 邢州叙述三首 其二 》 —— [ 明 ] 归有光
- 《 淮阴舟中晚坐写怀二十四韵 》 —— [ 明 ] 归有光
- 《 海上纪事十四首 其十三 》 —— [ 明 ] 归有光
- 《 和俞质甫夏雨效联句体三十韵 》 —— [ 明 ] 归有光
- 《 海上纪事十四首 其十 》 —— [ 明 ] 归有光
- 《 过兴济 》 —— [ 明 ] 归有光
- 《 隆庆元年上幸太学赐六馆诸生宝钞陆启明与赐见分数楮 》 —— [ 明 ] 归有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