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州杂诗二首

明月翔云汉,何心众忧喜。 管弦醉兰卮,笳斗悲战垒。 盈缺不自期,二陆从所履。 当此清辉溢,流照山川美。 幽槛伫虚白,素心澹于水。 鸿荒非我先,酬酢巢居子。 云胡北林鹊,惊飞未能已。 援瑟扣清角,怅望扶桑涘。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云汉:银河。(“汉”读音为“hàn”)
  • 兰卮:用兰花装饰的酒杯。(“卮”读音为“zhī”)
  • :中国古代北方民族的一种吹奏乐器,类似笛子。(“笳”读音为“jiā”)
  • :争斗,这里可理解为演奏竞争。
  • 盈缺:指月亮的圆缺。
  • 二陆:西晋文学家陆机、陆云兄弟。
  • :走过,经过。
  • 虚白:指清虚无尘的心境。
  • 酬酢(“酢”读音为“zuò”):主客相互敬酒,泛指交际应酬。
  • 巢居子:指隐居者。
  • 云胡:为什么。
  • :水边。(“涘”读音为“sì”)

翻译

明亮的月亮在银河中飞翔,它哪会在意众人的忧愁或欢喜。 管弦之声让人们在兰花装饰的酒杯中沉醉,胡笳争鸣,让人想到悲伤的战垒。 月亮的圆缺不能自己预期,就像陆机陆云兄弟所经历的那样。 在这月光皎洁四溢之时,流淌的光辉映照得山川秀美。 幽静的栏杆旁伫立着,内心清虚无尘,纯净的心如同平静的水一般。 开天辟地之时我不在先,只能与隐居者交际应酬。 为何北边树林里的喜鹊,惊飞不停呢? 拿起瑟弹奏清角之音,惆怅地望着扶桑所在的水边。

赏析

这首诗意境清幽,富有哲理。诗的前两句通过明月的无心忧喜,暗示了世间万物的自然运行,不受人类情感的影响。接下来描绘了管弦、笳斗之声,以及与之相关的情感,如沉醉、悲伤,形成鲜明的对比。诗中提到月亮的盈缺和二陆的经历,表达了对人生无常的感慨。月光映照山川的美丽,与作者内心的虚白、素淡相互映衬,体现出一种超脱尘世的心境。而后提到的鹊鸟惊飞、援瑟怅望等,又增添了一丝忧愁和迷茫。整首诗将自然景象与人生思考相结合,情感细腻,寓意深远。

瞿汝稷

瞿汝稷

明苏州府常熟人,字元立,号洞观。瞿景淳子。以荫补官,三迁刑部主事。以名节自厉,凛不可夺,居官著清望。扶沟知县责打宗人,神宗令予重比。汝稷谓:“是人微服至邑庭,官自扶扶沟民耳。”知县因得免罪。历黄州知府,徙邵武,再守辰州。曾驰檄使三土司停止仇杀。寻迁长芦盐运使,以太仆少卿致仕卒。工属文,尤邃于佛经。有《石经大学质疑》、《兵略纂要》、《指月录》、《囧卿集》等。 ► 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