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泾县大水
注释
- 圩(wéi):防水的堤岸。
- 蒿稂(hāo láng):蒿草和莠草。
- 洚(jiàng)水:洪水。
- 石埭(dài):地名。
- 蛟螭(jiāo chī):蛟龙。
- 木偶:指木雕的人像。
- 颛顼(zhuān xū):传说中的上古帝王。
- 噍(jiào)遗:吃剩的食物。
- 菑(zāi):灾害。
- 阛阓(huán huì):街市。
- 羲和:神话中驾驭日车的神。
- 慝(tè):邪恶。
- 四渎(dú):古代对四条独流入海的大川的称呼,即长江、黄河、淮河、济水。
- 跋剌(bá là):鱼在水中跳跃的声音。
- 差差(cī cī):参差不齐的样子。
翻译
戊辰年天下荒芜,宣城的编户百姓大多流亡。去年堤岸破水千尺,所有的谷物都被扫荡,只长出了蒿草和莠草。 今年路过泾县到西边的平原,正赶上洪水给百姓带来灾难。洪水从石埭流经太平,和宣城的情况差不多。 蛟龙翻腾,鬼魅哭泣,沿着溪流四面望去都是被水淹没的地方。房屋成了漂浮的木筏,田地成了沼泽,泥土漂浮在树梢上,像是涂上了黄色。 被冲散分辨不清的土木人像,四处转移不知该去往何方。我听说天地初始,水火先孕育产生。 火从无中产生,水从有中生成,寒暑昼夜交替推移。火到了极点干旱就会加剧,焚烧灼烧后没有剩余。 水势盛大肆意冲垮堤坝,弥漫开来无法阻挡。水与火对于万物关系重大,如果某一方面过于强盛就会变成灾祸。 何况现在正值盛夏,火的势力占主导,(水)退缩怯懦失去势力,实在让人悲哀。确实知道颛顼不能廉洁,超越等级放纵猜忌。 蒸腾的阴气遮蔽了白日,吞吐着瘴气烟雾。连续降雨一个月使得四周的山谷都涨满了水,好似九河未决堤,洪涛凶恶。 洪水肆意凶顽地侵犯街市,将荒芜污秽都囊括其中。羲和不忍心让阳光微弱,独自驱赶火龙在天上飞行。 一点温暖的阳光破除了阴暗邪恶,那些逃窜隐藏的(阴邪)愁惧被消灭。看到这柔弱的(阳光)力量,(阴邪)积累成党难以被排开。 尧时十个太阳暴晒都晒不干大地,反而用丁女作为他的妃子。凭借阳气蒸发四条大川,很快又乘着山雨而来。 有人说水位属坎,它的神与龟蛇相合。鳞甲闪闪发光,交织在一起成为一家。 鹑鸟短尾快速飞行,远远躲避不敢用角和牙去对抗。才相信柔弱能够克制刚强,黄老的学说并非夸大。 考察中医的脉象理论,立论本来就有差别。天、地、人三才本是同一体,阴阳二气混合没有边际。 水的德行漂浮在天地间,升降随着月亮的光华变化。阳为一阴为二,这是《易》的象数,没有错误。 为什么人生具有众多脉络,一水却不能胜过二火呢。北方人苦于干燥南方人苦于潮湿,虚和实、实和虚在于损益调节。 控制度量的巧妙作用在于人,适中自古以来就难以偏执。谁掌握了炎黄的医术,能够成为天地的医生。 无数次地清洗肠胃和骨髓,不要让它们相互侵蚀,而要相互滋养。太阳红红地照耀着,主宰着百姓的命运,幸运的是我们有吾皇万年主宰着这阴阳的平衡。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太平泾县发生大水的情景以及作者对水火、阴阳等自然现象和人生哲理的思考。诗中先描述了大水带来的灾难,如房屋田地被淹,百姓流离失所,展现了水灾的严重程度。接着,作者探讨了水火、阴阳的关系,认为二者的平衡对于万物至关重要,若一方偏胜则会带来灾祸。诗中还引用了一些神话传说和历史典故,如颛顼、羲和、尧等,增强了诗歌的文化内涵和历史厚重感。同时,作者也提到了北方干燥、南方潮湿的气候差异,以及人体的虚实损益,表达了对阴阳平衡、适中之道的追求。整首诗语言丰富,意境宏大,既有对现实灾难的描绘,又有对哲学思考的深入探讨,体现了作者对自然和人生的深刻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