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滇南:云南的别称,因在国土南部,故称滇南。(“滇”读音:diān)
- 江右:江西省的别称。
- 华勋:功勋。
- 八座:封建时代中央政府的八种高级官员。泛指高官。
- 谠言:正直之言,直言。(“谠”读音:dǎng)
- 叔达:此处应指以正直敢言著称的人,借指杨尚书。
- 乐天:乐于顺应天命,引申为乐于自己的处境而无忧虑。这里也是借指杨尚书的一种品德。
- 高节:高尚的节操。
- 观化:观察造化。此处指逝世。
- 苍生:指百姓。
- 霖:久下不停的雨,引申为恩泽。
- 沗:古同“忝”,辱,有愧于。(“沗”读音:tiǎn)
- 紫阳:山名,在今江西省婺源县西南。这里可能指代一个地方,也可能有更深的寓意,需结合具体背景理解。
翻译
在滇南和江右地区建立了卓著的功勋,连续登上高位也问心无愧。杨尚书如叔达般以正直的言论扶持社稷,有乐天的态度和高尚的节操,退隐山林时也能保持。转眼间他已满头白发并离世,四海的百姓都失去了盼望的恩泽之雨。我很惭愧能与您相知,此刻深感悲伤,在紫阳山的南边远望,泪水沾湿了衣襟。
赏析
这首诗是对杨尚书的赞颂与哀悼。首联强调了他在滇南和江右的功绩以及他的问心无愧,体现了他的卓越才能和高尚品德。颔联通过“叔达谠言扶社稷,乐天高节在山林”,进一步描绘了他的正直和豁达,无论是在朝为官还是退隐山林,都展现出了令人钦佩的品质。颈联“一簪白发俄观化,四海苍生绝望霖”,表达了对杨尚书离世的悲痛和惋惜,以及百姓对他的依赖和期望。尾联“我沗相知重伤感,紫阳南望泪沾襟”,则抒发了诗人自己作为杨尚书的知己,对他的深切怀念和悲痛之情。整首诗语言简练,情感真挚,通过用典和对比的手法,生动地刻画了杨尚书的形象,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逝者的敬仰和哀思。

韩雍
明苏州府长洲人,字永熙。正统七年进士,授御史。巡按江西,黜贪墨吏数十人。景泰时擢广东副使,巡抚江西。劾奏宁王朱奠培不法状,后被宁王诬劾,夺官。后再起为大理少卿,迁兵部右侍郎。宪宗立,以牵累贬官。会大藤峡徭、僮等族民众起事,乃改以左佥都御史,参赞军务,督兵镇压。迁左副都御史,提督两广军务。有才略,治军严,而谤议亦易起。为中官所倾轧,乃致仕去。有《襄毅文集》。
► 708篇诗文
韩雍的其他作品
- 《 赵伯颙以诗赠别次韵奉答 》 —— [ 明 ] 韩雍
- 《 陈缉熙修撰先陇十咏 其六 海云茶屏 》 —— [ 明 ] 韩雍
- 《 赠璇上人南归 》 —— [ 明 ] 韩雍
- 《 菊庄八咏为海虞陈公赋题 其四 就船买得鱼偏美踏雪沽来酒倍香 》 —— [ 明 ] 韩雍
- 《 舟至南浦适亲友袁州同知莫伯颙来考绩既送予至丰城书此赠别 》 —— [ 明 ] 韩雍
- 《 赵总戎和前作见赠再次韵奉酬 》 —— [ 明 ] 韩雍
- 《 朱挥使昆仲南园八咏半亩塘 》 —— [ 明 ] 韩雍
- 《 二月二十四日舟中观历偶知清明有感二绝 其二 》 —— [ 明 ] 韩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