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阳台
啼鸟惊魂,飞花溅泪,山河愁锁春深。倦旅天涯,依然憔悴行吟。几番海燕传书到,道烽烟,故国冥冥。忍消他,缘醑金卮,红萼瑶簪。
牙旗锦帐风光好,奈万家闺梦,凄入荒砧。血沃平芜,可堪废垒重寻。生怜野火延烧处,遍江南,草尽红心。更休谈,虫化沙场,鹤返辽阴。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醑(xǔ):美酒。
- 卮(zhī):古代盛酒的器皿。
- 萼(è):花萼。
- 牙旗:旗竿上饰有象牙的大旗。
- 闺梦:女子在家中的梦境。
翻译
鸟儿的啼叫让人惊魂,飞花好像溅起泪水,山河被忧愁紧锁在春深时节。疲倦地在天涯旅居,依然带着憔悴边走边吟诗。几次海燕传来书信,说着故国在烽烟中昏暗不明。怎忍去消遣那美酒金樽,还有那红色花萼和美玉簪子。 那牙旗锦帐的风光很好,无奈众多人家女子的闺梦,凄凉地融入到荒野的捣衣声中。鲜血滋润了平坦的原野,怎堪在废弃的堡垒处重新找寻。心生怜惜那野火延烧的地方,遍及江南,荒草都怀着红心。更不必说,虫化成了沙场,仙鹤回到了辽地的阴暗之处。
赏析
这首词意境深沉而悲怆,通过描绘种种凄凉景象,如惊啼之鸟、溅泪之花等,表达了对山河破碎、故国沦陷的忧愁与痛苦。“倦旅天涯”写出漂泊之苦,“海燕传书”暗示对故国消息的期盼而不得。词人感慨美好风光与万家闺梦被战争破坏,“血沃平芜”更是突出了战争的残酷。整首词充满了忧伤、悲愤之情,同时也展现出对战争所带来的悲惨景象的痛惜和对和平的渴望。词中用典自然,感情真挚,具有强烈的感染力。

吕碧城
吕碧城(1883-1943),女,安徽旌德人,原名贤锡,字遁天、明因,后改字圣因,法号宝莲,别署兰清、信芳词侣、晓珠等。清代山西省学政吕凤岐三女。母名严士瑜,工诗善画、颇有才名。幼承家学,七岁能作巨幅山水画,十二岁诗文俱已成篇。1903年春任天津《大公报》编辑,不久任天津女子师范学校校长。1918年赴美留学,就读于哥伦比亚大学,回国后在上海参加南社。与秋瑾为挚友,力倡女权运动,反对封建专制。所作诗词清丽明快,多写异域风情,饶有新意,颇得樊增祥激赏,誉之为“姑射婵娟子”,龙榆生称之为近三百年名家词之“殿军”。通晓英、法、德三国文字,精研释典,大力弘扬佛旨。著有《晓珠词》4卷、《欧美漫游录》、《名学浅说》、《文史纲要》、《美利坚建国史纲》等。
► 161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