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查子

清明烟雨浓,上巳莺花好。游侣渐凋零,追忆成烦恼。 当年拾翠时,共说春光好。六幅画罗裙,拂遍江南草。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上巳:古代节日,汉以前以农历三月上旬巳日为“上巳”,魏晋以后定为三月三日,不必取巳日。
  • 莺花:莺啼花开,泛指春日景色。
  • 拾翠:拾取翠鸟羽毛以为首饰,后多指妇女游春。

翻译

清明时节烟雨很浓郁,上巳之时莺啼花开正美好。一同游玩的伴侣逐渐凋零减少,回忆追念起来就变成了烦恼。当年一起游春拾取翠羽的时候,共同说着春光的美好。那六幅画着花样的罗裙,曾拂过江南的处处芳草。

赏析

这首词意境清幽,通过描绘清明和上巳的景致,如烟雨、莺花等,营造出一种朦胧而美丽的氛围。然而“游侣渐凋零”又透露出一种时光流逝、人事变迁的惆怅。回忆当年拾翠的美好时光与如今的境况形成对比,更增添了忧伤的情绪。最后通过“六幅画罗裙,拂遍江南草”的描写,让人仿佛能看到那曾经的美好场景,也进一步强化了对过去的怀念和对时光不再的感慨。整首词语言细腻,情感真挚,将女子的细腻心思和对美好时光的怀念表现得淋漓尽致。

吕碧城

吕碧城

吕碧城(1883-1943),女,安徽旌德人,原名贤锡,字遁天、明因,后改字圣因,法号宝莲,别署兰清、信芳词侣、晓珠等。清代山西省学政吕凤岐三女。母名严士瑜,工诗善画、颇有才名。幼承家学,七岁能作巨幅山水画,十二岁诗文俱已成篇。1903年春任天津《大公报》编辑,不久任天津女子师范学校校长。1918年赴美留学,就读于哥伦比亚大学,回国后在上海参加南社。与秋瑾为挚友,力倡女权运动,反对封建专制。所作诗词清丽明快,多写异域风情,饶有新意,颇得樊增祥激赏,誉之为“姑射婵娟子”,龙榆生称之为近三百年名家词之“殿军”。通晓英、法、德三国文字,精研释典,大力弘扬佛旨。著有《晓珠词》4卷、《欧美漫游录》、《名学浅说》、《文史纲要》、《美利坚建国史纲》等。 ► 161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