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湘人

送征帆远去,孤馆悄归,只怜排闷无计。绣椅空时,锦茵凹处,坐久馀温犹腻。银褪糖衣,灰残芋尾,分明眼底。恰匆匆、如梦相逢,那信伊人千里。 红萼新词漫拟,怅伶俜倦旅,岁阑心事。听笑语谁家,暖人翠樽芳褉。尚逢驿使,梅枝折寄。冰雪邮程西比。不辞化、一缕离魂,黏入缃苞寒蕊。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征帆:指远行的船。(“征”,zhēng) 锦茵:锦制的垫褥。(“茵”,yīn) 银褪糖衣:表面意思为银质的东西上的糖衣脱落,这里可能寓意美好的外表有所消减。 芋尾:指像芋头尾巴一样的残余部分。 红萼:红色的花萼。(“萼”,è) 伶俜(líng pīng):孤独的样子。 岁阑:一年将尽的时候。 驿使:古代驿站传送朝廷文书者。 缃苞:浅黄色的花苞。(“缃”,xiāng)

翻译

送那远行的船只离去,独自悄然回到孤寂的馆舍,只可怜自己排解忧愁没有办法。绣花的椅子空着的时候,锦制的垫褥凹下去的地方,坐久了剩余的体温还显得油腻。银色的东西糖衣脱落,像芋头尾巴一样的残余灰烬,清晰地呈现在眼前。恰恰就如匆匆地、像梦一般地相逢,哪能相信那人已在千里之外。 想要随意地拟写新的关于红花萼的词,却惆怅自己孤独疲倦的旅程,以及岁末的心事。听着不知谁家的欢声笑语,温暖着人的翠玉酒杯和在水边举行的去除不祥的祭祀。还期望能遇到传递信物的人,将梅枝折下寄去。那冰雪覆盖的邮路通往西方。不辞化作一缕离别的魂魄,黏附到浅黄色的花苞寒冷的花蕊上。

赏析

这首词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离别的愁绪和孤独的心境。上阕通过描写送征帆远去后回到孤馆的情景,烘托出一种寂寞无奈的氛围,“绣椅空时”“锦茵凹处”等细节描写,更增添了孤独感。“银褪糖衣,灰残芋尾”的描写,既有对现实景象的刻画,也可能暗示着美好事物的消逝。下阕则进一步表达了作者的惆怅和对远方之人的思念,“红萼新词漫拟”表现出作者试图通过创作来排解忧愁,“怅伶俜倦旅,岁阑心事”则深刻地揭示了她内心的孤独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听笑语谁家”与自己的孤独形成鲜明对比,更加深了这种孤独感。最后几句表达了作者对传递思念的渴望,以及愿意将自己的情思融入到自然之物中的情感。整首词意境优美,情感真挚,用词精妙,将离别的痛苦和思念之情表达得淋漓尽致。

吕碧城

吕碧城

吕碧城(1883-1943),女,安徽旌德人,原名贤锡,字遁天、明因,后改字圣因,法号宝莲,别署兰清、信芳词侣、晓珠等。清代山西省学政吕凤岐三女。母名严士瑜,工诗善画、颇有才名。幼承家学,七岁能作巨幅山水画,十二岁诗文俱已成篇。1903年春任天津《大公报》编辑,不久任天津女子师范学校校长。1918年赴美留学,就读于哥伦比亚大学,回国后在上海参加南社。与秋瑾为挚友,力倡女权运动,反对封建专制。所作诗词清丽明快,多写异域风情,饶有新意,颇得樊增祥激赏,誉之为“姑射婵娟子”,龙榆生称之为近三百年名家词之“殿军”。通晓英、法、德三国文字,精研释典,大力弘扬佛旨。著有《晓珠词》4卷、《欧美漫游录》、《名学浅说》、《文史纲要》、《美利坚建国史纲》等。 ► 161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