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志

九垠化为魅,亿丑俘为虏。既不能变姓名卒于吴,又不能髡钳奴于鲁。 远引不如四皓翁,高蹈不如仲连父。冥鸿堕矰缴,长鲸陷网罟。 鴳燕上下争谁何,蝼蚁等闲相尔汝。狼藉山河岁云杪,飘零海角春重暮。 百年落落生涯尽,万里遥遥行役苦。我生不辰逢百罹,求仁得仁尚何语。 一死鸿毛或泰山,之轻之重安所处。妇女低头守巾帼,男儿嚼齿吞刀锯。 杀身慷慨犹易免,取义从容未轻许。仁人志士所植立,横绝地维屹天柱。 以身徇道不苟生,道在光明照千古。素王不作春秋废,兽蹄鸟迹交中土。 闰位适在三七间,礼乐终当属真主。李陵卫律罪通天,遗臭至今使人吐。 种瓜东门不可得,暴骨匈奴固其所。平生读书为谁事,临难何忧复何惧。 已矣夫,易箦不必如曾参,结缨犹当效子路。
拼音 分享图 朗读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九垠(yín):九州的边际。这里泛指全国。
  • :鬼怪。
  • 亿丑(ǒu):亿众,这里指众多百姓;丑(ǒu) ,类,群体。
  • 髡(kūn)钳(qián):古代刑罚。髡,剃去头发;钳,用铁圈束颈。
  • 矰缴(zēng zhuó):猎取飞鸟的射具。这里指陷阱、灾难。
  • 网罟(gǔ):鱼网,这里比喻陷入困境。
  • 鴳(yàn)燕:鴳雀和燕子,比喻小人。
  • 岁云杪(miǎo):岁末。云,语助词。杪,末尾。
  • 罹(lí):忧患,苦难。
  • :同“殉”,为某种目的而死 。
  • 易箦(zé):更换竹席。曾子临终前认为自己所躺竹席不合礼,要求儿子更换。
  • 结缨(yīng):系好帽带。子路在临死前整理好衣冠、系好帽带从容赴死。

翻译

整个国家陷入混乱,到处像是鬼魅横行,无数百姓被俘虏沦为奴隶。我既不能像伍子胥那样隐姓埋名死在吴国,也不能像髡钳后的奴隶那样生活在鲁国。像商山四皓那样隐居避世我比不上,像鲁仲连那样超脱尘世的举止我也不及。我就如同高飞的大雁不幸中了猎箭,巨大的鲸鱼陷入了鱼网。那些小人像鴳雀、燕子一样上窜下跳,相互争吵;又像蝼蚁般随意地相互称兄道弟。山河破碎一片狼藉,此时已是一年的岁末;我飘零在海角天涯,又到了春末时分。一生就这样落落寡合,生涯即将走到尽头,在万里之外艰难漂泊,行役十分辛苦。我生不逢时遭遇诸多苦难,追求仁而得到仁,还有什么好说的呢?死有重于泰山,有轻于鸿毛,这轻重如何衡量呢?女子能坚守自己的本分,男子更应英勇无畏,哪怕面对刀锯也毫不退缩。慷慨赴死有时还比较容易做到,而从容就义却不是轻易能够做到的。仁人志士所树立的精神,犹如横跨大地的天柱般屹立不倒。为了道义而舍弃生命,不苟且偷生,正道的光辉将永远照耀千古。如今如孔子般的圣贤不再,《春秋》大道已然荒废,到处是兽蹄鸟迹杂乱交横在中原大地。乱世之中那些称帝的人在位不过几十年,真正的礼乐正统终究将归属于真正的圣主。李陵、卫律的罪行简直通天,遗臭万年至今让人唾弃。像邵平那样在长安东门种瓜的平静生活不可得,暴露尸骨在匈奴之地本就是咎由自取。我平生读书又是为了什么呢?面临大难又有什么好担忧,有什么好恐惧的呢?算了吧,临终或许不必像曾子那样严格遵守礼仪更换床席,但也要像子路那样系好帽带从容就义。

赏析

这首《言志》是文天祥抒发自己坚定志向与高尚情怀的作品。诗中以大量典故和形象的描写,如“九垠化为魅,亿丑俘为虏”描绘出国家沦陷、百姓遭殃的悲惨情景;用“冥鸿堕矰缴,长鲸陷网罟”比喻自己的不幸遭遇。诗中对不同人物形象进行对比,既有不愿屈服的仁人志士,也有卖国求荣的李陵、卫律等,鲜明地表达了诗人的爱憎。文天祥将自己置于时代的风雨中,思索生死之义、家国之重,体现出他对道义的不懈追求和视死如归的崇高气节,表现出文人的担当与忠诚,整首诗充满了慷慨激昂的爱国情感与坚定的人生信念,震撼人心,千载之下,仍能激发人们的敬仰之情。

文天祥

文天祥

字履善,一字宋瑞,号文山。吉州庐陵(今江西吉安)人。宋理宗宝佑四年(公元1256年)中榜上第一名。在贾似道当权时受排挤。德佑元年(公元1275年),元军进攻临安,宋朝廷下诏征勤王兵。任赣州知州的文天祥组成万人的义军,北上守卫。景炎元年(公元1276年)任右丞相,被派往元军营谈判,被扣留。押解中在镇江逃出,得到人民的帮助,流亡至通州(今江苏南通),从海道到福建,与张世杰、陆秀夫等在福州拥生赵呈为帝,坚持抗元。景炎二年(公元1277年)进兵江西收复了几个县城,使抗元形势大力好转。但不久为元军所败,退入广东。祥兴元年(公元1278年)在五坡岭(今广东海丰北)被俘。元将张弘范叫他写信招张世杰投降,遭拒绝,书《过零丁洋》诗以明志。祥兴二年(公元1279年)被送到大都(今北京),囚三年,途经威胁利诱,始终不屈。至元十九年十二月初九日(公元1283年1月9日)在柴市被害,从容就义。 ► 987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