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石二首

人疑鱼托石,我谓石为鱼。 持以赠君子,端能辟蠹书。 无情逐波浪,有此璠与玙。 坐得江湖意,萧然亦起予。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璠(fán)玙(yú):美玉名。
  • 起予:启发自己。出自《论语·八佾》:“子曰:‘起予者商也,始可与言《诗》已矣。’”

翻译

有人怀疑是鱼托着石头,而我觉得是石头像鱼。拿着它赠予君子,确实能够防止书籍生虫蛀坏。它无情地随着波浪起起伏伏,却有这样如美玉般的珍贵。坐着能感受到那江湖的意趣,萧索寂静的样子也给我带来启发。

赏析

这首诗围绕着“鱼石”展开,通过对其形象和特点的描述,传达出一种特别的意趣。诗人以独特的视角看待鱼石,将它视为既像鱼又似石的奇妙存在。将其赠予君子,强调了其珍贵以及防虫蛀书的功能。诗中描写鱼石随波浪起伏,增添了动态感,同时通过“璠玙”进一步突出其美好。最后诗人坐在那里感受到了江湖意,以及从鱼石的静态中获得了启示,展现出一种对自然和生活的独特感悟与审美。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空灵,给人以遐想的空间。

孔武仲

宋临江新淦人,字常父。孔文仲弟。仁宗嘉祐八年进士。哲宗元祐初,历秘书省正字、集贤校理、国子司业。四年,为著作郎,论科举之弊,诋王安石《三经新义》,请复诗赋取士,又欲罢大义而益以诸经策。拜中书舍人,直学士院。八年,擢给事中,迁礼部侍郎,以宝文阁待制知洪州。坐元祐党夺职,居池州卒。与兄孔文仲、弟孔平仲以文声起江西,时号三孔。有《诗书论语说》、《金华讲义》、《芍药谱》、《内外制》、《杂文》、《宗伯集》(编入《清江三孔集》)。 ► 634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