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范景仁夜读试卷

案前官烛堕花频,满目高文妙入神。 勇气先登势无敌,巧心后发语尤新。 好贤何啻三薰贵,求宝方知百汰真。 愚鲁自非凭骥发,昆山千里到无因。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官烛:公家供给的蜡烛。
  • 堕花频(duò huā pín):指蜡烛的烛泪频繁掉落,堕,落下;花,指烛花 ,烛心烧焦结成的花状物。
  • 高文:高水平的文章。
  • 巧心:精巧的心思。
  • 何啻(hé chì):何止,岂止。
  • 三薰(xūn)贵:多次用香料薰身,表示对贤才的尊重和推崇。
  • 百汰(tài):经过多次淘汰筛选。汰,去除、淘汰。
  • 愚鲁:愚钝鲁莽,指自己。
  • 骥发(jì fā):借助良马的力量启程。骥,骏马。
  • 昆山(kūn shān):昆仑山,古代传说昆仑山盛产美玉。这里用来比喻才德高尚的人或美好的事物。

翻译

书案前公家供给的蜡烛烛泪频繁掉落,满眼都是水平高超精妙入神的文章。那些优秀文章如勇敢的将士先登高峰般气势无敌,又像精心构思后才展现的巧思语句格外新颖。喜爱贤才何止像三薰那样敬重,寻求真正的人才就如同经过百次汰选才能发现真金。我愚钝鲁莽要是不借助良才的引领,想达到如昆山美玉般的高远境界是毫无缘由的。

赏析

这首诗围绕夜读试卷展开。开篇通过“案前官烛堕花频”描绘出一种专注阅卷的深夜氛围,“满目高文妙入神”则直接夸赞看到的试卷文章水平极高,给人以深刻的印象。颔联“勇气先登势无敌,巧心后发语尤新”以形象的比喻,将优秀文章比作勇往直前的勇士和精心构思的佳作,生动展现了文章的气势与新颖。颈联“好贤何啻三薰贵,求宝方知百汰真”,诗人用“三薰”“百汰”等典故,表达对贤才的极度重视和选拔人才的不易,体现出对人才的渴求与尊重。尾联“愚鲁自非凭骥发,昆山千里到无因”则是作者的自谦之词,表明自己若没有贤才的启发和帮助,难以到达更高境界。整首诗不仅展现了司马光对人才的赏识与选拔人才认真的态度,同时也蕴含着自励与对贤能的向往,语言流畅且用典自然,颇具感染力。

司马光

司马光

司马光,字君实,号迂叟,汉族,陕州夏县(今山西夏县)涑水乡人,世称涑水先生。北宋政治家、史学家、文学家。历仕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卒赠太师、温国公,谥文正,为人温良谦恭、刚正不阿;做事用功刻苦、勤奋。以“日力不足,继之以夜”自诩,其人格堪称儒学教化下的典范,历来受人景仰。 ► 1577篇诗文